冒充街道辦
打給政府部門
『培訓教程』教這些員工向擁有公民信息的機構套取信息——比如冒充街道辦,打電話到一些政府部門套取公民信息:『我這邊是荔灣區××街道辦的,之前這個居民×××是在這個管轄區的一個公司上班,但是現在離職了,有份文件沒帶走,公司那邊就打到了我這裡街道辦,所以你幫我看下他家現在有沒有人住在家裡,或者有什麼辦法可以找到他家人或本人?』
冒充街道辦
打給計生辦
教程針對不同的機構,話術也會有細節上的變化。例如該教程還提到冒充街道辦打電話給計生辦來套取信息的套路:『你好,×××,是這樣的,這裡是廣州市海珠區××街道辦打來的,我們這邊有一個流動人口名字叫做×××,身份證是×××,我們想了解下×××的生育狀況,你幫我看一下他在你們當地有沒有建立信息卡?』
分析:這些培訓教程的目的十分明確,對於不同的套話對象,話術的目的也會有變化。在培訓教程中寫道,致電親屬:尋找代償,了解情況,側面施壓;致電村委:了解情況,索要聯系方式,協助勸說,協助施壓。
不法分子設『考題』提昇員工『水平』
除了『培訓教程』外,該窩點竟然還有『培訓考題』,滿分120分,70分及格。在一張2015年10月10日的試卷上,記者發現考題甚至還有案例分析題:『給你一個公民個人身份證號和戶籍地址及欠款情況,讓你根據其資料開展工作。』
據了解,不法分子通過各種手段購買或者套取後形成的公民個人信息十分詳盡,比如在一張持卡人為陳某的資料清單上,詳細地列出了其居住地、身份證、欠款信息、所屬派出所,甚至其相關家屬的信息也一應俱全。為了保證安全,該公司甚至還要求員工禁止使用個人手機。在該公司的一則緊急通知中,記者發現該公司發文要催收員座席區域嚴禁出現個人手機,如有出現手機,將進行處罰。
其他案例:購買公民個人信息代辦稅務登記助不法公司逃稅
去年9月,廣州警方在梳理線索時發現,以顧某鳳為首的犯罪團伙在廣州市番禺區非法代辦工商、稅務等業務。該團伙利用其熟悉工商登記流程的便利,將買來的公民個人信息、企業工商資料進行變更修改,並以上述虛假信息代辦工商登記、稅務登記等業務,形成較為完整的工商登記,甚至國稅、地稅的登記資料。
專案組發現,該團伙同時將這些以虛假信息辦理的登記資料賣給一些不法公司、人員,一份工商登記資料往往要價2000元,一次出售幾十張即非法獲利數萬元。而購買這些虛假登記資料的公司或個人,則利用這些與實際不符的登記證虛開交易發票,達到偷逃稅或實施票據詐騙等犯罪活動,嚴重危害了正常的經濟秩序。近日,專案組對該犯罪團伙及向其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實施抓捕,抓獲顧某鳳等犯罪嫌疑人30餘名,繳獲涉案工具一批。相關調查工作仍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