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萬象
搜 索
美『漢字叔叔』癡迷漢字 耗盡家財難獲妻子理解而離婚
2017-03-11 08:59:58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李夏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耗盡家財在美國建立漢字字源網站,難獲妻子理解而離婚

  『漢字叔叔』癡迷漢字終不悔

  這是66歲的美國人理查德·西爾斯在中國常住的第五個年頭。在中國,人們對他並不直呼其名,而是用一個聽上去更親切的稱號——『漢字叔叔』。

  『漢字叔叔』理查德·西爾斯在《朗讀者》現場。

  上周六,『漢字叔叔』登上了央視一套節目《朗讀者》,他用並不流利的中文朗讀了劉禹錫的《陋室銘》。這是一篇陋室之中仍心存高遠者的自白,用來形容理查德的一生再恰當不過。自1994年開始,理查德憑借一己之力,將漢字字形數據化,之後建立漢字字源網站,在古漢字數據庫中錄入近10萬字形。

  和身在美國的理查德電話交談,彼時正是美國時間凌晨五點,但他的聲音聽上去鏗鏘有力,說起目前的研究計劃也是信心滿滿:『漢字的起源研究我現在基本已經完成了,下一步我打算開始研究詞的演變。』

  對這位已經白發蒼蒼的老人來說,66歲一點兒也不老,『我還想工作到80歲呢!』

  一個網站,結下與中國的緣分 理查德很喜歡『漢字叔叔』這個名字,以至於人們幾乎很少再叫起他的中文名『斯叡德』,聽上去,那更像一個研究漢學的讀書人的名字。

  2011年對他來說,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這一年他的網站被中國網友發現,並在國內社交網絡微博爆紅。在此之前,他只是一個人在遙遠的美國田納西州默默堅持,並長期以個人收入維持網站運營。

  『那時候我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微博,也不知道中國的網站是什麼樣的,我只是孤孤單單地在做我自己的漢字研究。』理查德能夠具體感知到自己的走紅,來自於突然激增的漢字字源網站瀏覽量,以及來自中國的捐款。

  這個2002年正式上線的字源網站,由他一手搭建,盡管開通了捐贈渠道,但因為幾乎沒有過公共宣傳,不過是虛擬網絡海洋中不起眼的一葉扁舟。然而,當網站瀏覽中突然出現了日均1.5萬次來自中國的瀏覽記錄,他隱隱地感覺到,也許在中國,有人開始知道他的故事。

  2012年,當接到來自天津衛視《泊客中國》節目的邀請,要為他拍攝一集紀錄片時,理查德覺得也許是時候來中國了。他買了一張飛往天津的飛機票,隨後開始了在中國的漂泊生活。

  因為『漢字叔叔』的故事,他接到了國內不少機構伸來的橄欖枝,先後在天津、北京的大學裡擔任了三年教職,從事與漢字研究相關的工作。他最近的一個工作機會來自清華大學,不出意外的話,他將接受這份邀請。

  一份執念,做成了不可能的事 盡管總是以『業餘愛好者』自居,但漢字研究的事,理查德一做就是20多年。

  1972年,他離開美國前往中國臺灣學習漢語,但在臺灣待了十幾年,他只學會了口語表達,而不識漢字。對一個大學專業是物理和計算機的人來說,他本能地希望探求事物本身的內在規律,並期待能夠運用這種規律來掌握漢字,而不是僅靠死記硬背,這也成為了他研究漢字字形的出發點。他從《說文解字》開始,了解每一個漢字的字形變化和意義緣起,而學習卡片的偶然丟失,促使他開始運用電腦技術將資料錄入數據庫。

  一切看上去還只是愛好者的自娛自樂,但1994年,理查德突發心髒疾病,一度病危,被認為剩下的生命不足一年時間。這使他決定立刻著手漢字字源的整理工作,『如果只有一年時間,那我就用這一年時間把《說文解字》這一本書電腦化,這樣即使死,也無憾。』

  理查德說,在研究漢字的過程中,他發現將字源電腦化這件事是一個空白,『學界的研究認為,沒有必要將這些資料上網,而搞網絡的人也不會對這件事感興趣。』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有足夠的漢字積累和熟練計算機技術的理查德,似乎注定要來填補這個空白。從《說文解字》開始,到《六書通》《金文編》《續甲骨文編》等經典書目,他開始了電腦化之路。

  9353個字的《說文解字》、38000個字形的《六書通》、21000個字形的《金文編》……近七年時間裡,他在古漢字數據庫裡共錄入了近10萬字形。

  來到中國後,他的網站停更期間,他又繼續整理並擴容了自己的數據庫,從原有的4808個常用漢字,增加了10000個常用漢字,其中覆蓋了《現代漢語通用字表》中收錄的8105個字,以及相關異體字、構件表、簡體字、繁體字等。

  一生情緣,為研究花光積蓄

  『泊客』,這個當初那檔紀錄片欄目的名字,恰是對理查德生活狀態最貼切的形容。

  在來到中國之前,理查德的生活就算不上富足。盡管擁有物理學和計算機的學位,曾經是一位在硅谷工作的『碼農』,收入也不算低,但他將所有的收入都投入到了漢字字源網站的建設中,自己只是寄身於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出租房。

  1994年,他開始進行《說文解字》的電腦化工作時,網站服務器的租用費是每個月150美元。他還需要僱傭一位中國助理幫助掃描,每年需支付對方12000美元至15000美元的薪酬。2002年網站建成時,他已經52歲,又遭遇美國經濟下行,他失去了硅谷的高薪工作,而只能找到一份河道管理員的工作。2007年他徹底失業,手中積攢的30萬美元積蓄也漸漸用光,無力再支付助理的薪酬,只能完完全全靠自己了。

  由於需要收集大量的漢字研究材料,他經常要前往中國購買相關材料,往返機票費也不是小數目。盡管他在網站開通了捐贈通道,但多年來所獲得的捐款,一年也就一兩次,最多不超過50美元,根本難以支橕日常所需。他的臺灣太太嫌他『浪費時間、浪費金錢』,最終離婚。

  2012年來中國時,理查德飛往天津買的是一張單程機票,但由於涉及到簽證問題,年齡過大又沒有博士學位的他,只能依靠旅游簽證和工作簽證留在中國,但中間往往需要出國補簽再入境,這幾年折騰下來,花費也算不少。

  這樣的『空中飛人』生活,對一位66歲的老人來說實屬不易。他說,他很想能夠在中國安定下來,因為父母都已過世,美國只剩下一個弟弟,而他早年離異膝下亦無子女,已不再留戀美國的生活,『我已經把中國當作了自己的家!』 

責任編輯: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