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職業農民的四川實踐
成都『種田CEO』父女搭檔管3500畝地年入百萬元

王志全
2014年10月13日,合作社每畝地平均分紅已是700元。『大伙兒拿到的分紅一年比一年多,自然十分高興。』王志全說。
『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就地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習近平總書記的話,通過新聞媒體傳到了四川成都崇州隆興鎮王志全的耳畔。此時,王志全正站在開滿金黃油菜花的田坎上,難掩激動之情。
從2010開始,崇州探索創立農業共營制:農戶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聘請職業經理人經管,實現土地要素優化配置集中經營。
也是從那時候起,在外打工的王志全回到崇州農村,參與了村裡的合作社成立,考取農業職業經理人證書。由他打理的土地也從數十畝,發展到如今3500餘畝。在這片家鄉土地上,他學會了科學化管理,年收入達百萬元左右,帶著鄉裡鄉親走上致富路。
裝修工變『種田CEO』
管理3500畝地
年入百萬
3月9日,崇州隆興鎮順江村,49歲的王志全走在田坎上,察看剛播下不久的秧苗。與普通種地農民不同,他是三個合作社的職業經理人,管理著共計3500餘畝土地,種小麥、水稻、油菜籽,一年收入可達百萬元,『中央的政策好了,農民也更加受益了。』
『我以前也丟下田地出去打工。』王志全說,他曾到大城市做過裝修工。2010年崇州探索創立了農業共營制,農戶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聘請職業經理人經管,來實現土地要素優化配置的集中經營,『我回家遇到合作社成立,便加入了進來。』
2012年5月,王志全通過培訓考試,拿到農業職業經理人證書。幾年間,他所管理的合作社土地,則從數十畝發展到3500餘畝。
此後,合作社還開了門市,經營大米、面粉、菜籽油。『都是合作社自己生產加工的。』王志全說,省去中間環節,成本低,百姓也吃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