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
手術失敗後的痛與壓力只得她一個人承受
『手術後這3個多月,我感覺我老了5歲,都快抑郁了。』手術失敗的打擊,到維權中的波折,再到維權成功獲得賠償,都是李岑一個人扛下來的,『我老公知道我做整形,但到現在,他都不知道我手術失敗了。』
也許是男人太粗心,也許是自己偽裝得太好,對於成功瞞住老公和家人自己手術失敗的事實,李岑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老公偶爾一句『你咋沒以前好看了』,會讓她難受一陣,但隨後她卻能以『他肯定是在跟我開玩笑』的借口來安慰自己,可『媽媽變丑』這樣的話,從自己4歲的兒子口中說出的時候,李岑的心會突然變疼。
『我家人和朋友都說我性格變了。』自從手術失敗後,李岑不再開朗,而她也感覺自己做什麼事情都不順。『算命的說,鼻子是主財運的,你說是不是真的?』李岑突然抬起頭,望向河南商報記者。『算命的話你也信?』聽到河南商報記者的回答,李岑笑了。
【後悔】
有些細節如果多問一下就好了
從最初歇斯底裡地把矛頭指向整形醫院,到現在開始反思自己,李岑一直在尋找自己手術失敗的原因。一個人的時候,更是常常回憶自己手術的始末,從開始諮詢到上手術臺,所有的細節盡量不遺漏。
『如果我跟醫生溝通的時間長點兒,手術是不是就不會失敗了?』『當初如果給醫生多看幾張效果照片,手術說不定就成功了。』『如果多問問細節,估計就好了。』……李岑也想過再做一次修復手術,但直到現在也沒有下定決心,『我有點兒害怕。』
幾天前,李岑加了一個維權群,在裡面,她認識了幾位與她有同樣遭遇的整形失敗者,只不過她要到了賠償,而其他人還在維權中。於是,李岑有了一個想法,『我想把我的經歷告訴想做整形的人,讓她們做手術前一定要問清楚細節,一定要看清楚手術前簽訂的所有文件。』她說。
記者手記
給微整形業亂象來劑『猛藥』
『你咋也做雙眼皮了?』不知何時,身邊幾位朋友先後做了雙眼皮的整形手術,那會兒,包括我在內的所有人都只在意效果好不好,但如今,我真心為她們感到慶幸和後怕。
近一個月來,我接觸了許多為美而瘋狂的人,印象最深的,是鄭州一名女大學生。她貸款付了高額的整形費用,但如今,她非但沒變美,反而走上了艱難的維權之路,每月還要想辦法四處倒騰去還幾千元貸款,各方壓力下的她近乎崩潰。
一段時間的走訪下來,你會突然發現,在混亂的地下微整形市場,授課的專家是假的,售賣的藥械是假的,只有白花花的銀子纔是真的。當你聽信了服務人員天花亂墜的介紹,享受比親人還親的關心和照顧,閉上眼睛接受『專家』手術時,可能你不知道,那雙握著針筒、拿著手術刀的手還在瑟瑟發抖。
不錯,在鄭州市場,有超出正規醫療美容機構近乎20倍的非法醫療美容機構。在那裡,你所信賴的所謂專家,完全可能沒有任何醫學常識,只是來自一周的速成班,並且更糟糕的是,這些『專家』為你注入的玻尿酸、肉毒素等,十之七八是假貨。
回過頭來看看,地下微整形為何火爆,說白了,那是因為它與傳銷沒什麼差別。在行內,有著一本萬利的宣傳,有著無數個因此暴富的案例,有專門將規避監管,以及出現失誤該如何補救當成培訓內容的機構,而通過微信朋友圈宣傳,找熟人下手更是傳銷的老把戲。這些看起來『無知者無畏』的人,其實就是在拿消費者的安全以及監管和法治做賭博,贏了嗎?至少現在看來,有些人是獲勝了。
這些年,關於微整形行業的報道屢見報端,可為什麼這些非法機構卻越開越多?有業內人士曾說,相關的法規陳舊,處罰力度小,甚至數額還不如一支玻尿酸的標價高,而一些人規避風險的能力更是讓人『佩服』。不管如何,如果相關部門不聯合,下功夫去完善法律法規,出重拳去整治微整形業,那麼,可能還會有不少消費者成為他們斂財的試驗品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