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武漢植物園內郁金香、風信子等花卉爭相開放,人們紛紛相伴外出踏青賞花。邱靈攝
中新網北京3月15日電(上官雲)三月份天氣剛剛轉暖,微博、朋友圈各路社交媒體上已經被各種賞花攻略『攻陷』:櫻花、牡丹、桃花、郁金香……爭奇斗艷的鮮花看得人眼花繚亂。其實,單就賞花這點事兒,在有些時候,古人還真比咱們現代人會玩,不僅對賞什麼樣的花兒有講究,還包括賞花時是坐還是站,吃什麼東西、點什麼香……
不過,細說起來,如果你對賞花的認識還只停留在『看』上,那麼意趣可比古人差遠了。據說,按照朝代先後,賞花有曲賞、酒賞、香賞、譚賞、琴賞、茗賞等多種方式。曲賞、酒賞都跟唐代有關,曲賞是賞花詠歌,酒賞則是飲酒觀花。插畫酒賞的風氣到了宋代都還挺流行,在宴會中尤其如此。

資料圖:昆明梨花開,人們在踏春賞花。中新社記者任東攝
到了五代,傳說南唐巨宦韓熙載喜歡插花燃香,他就覺得對花焚香,氣味相和妙不可言(注意,不能點蚊香)。這種方式在宋元兩代都很盛行。
時至宋朝,會玩的文人雅士們講究對花撫琴,叫做『琴賞』。這還不算完,琴要跟花相匹配。據古書記載,茉莉、荼蘼等幾種花顏色雅致,香味怡人,值得品評。所以,可配以七弦、阮咸等樂器,一邊聽樂曲,一邊看花兒。此外還有品茶賞花等很多講究。
一代女皇武則天也愛花成癡。那時候,洛陽牡丹已經名揚天下,她每值牡丹花開之際,都要舉行慶賞活動,宴飲歌賦。唐穆宗同樣是一個花迷,據《王塵錄》記載:『穆宗每宮中花香,則以重頂帳蒙蔽欄檻,置惜春御史掌之,號曰括香。』而穆宗本人就陶醉花叢帳,仔細嗅賞著鮮花的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