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上海大學舉行的一場面向孩童的教育機器人比賽上,千餘名小選手同臺競技,其中學齡前兒童達100人,最小的選手只有4歲。
昨日,記者調查發現,教育機器人比賽已成為當下『熱門賽事』,而學齡前兒童的『編程』培訓已經熱門,編程教育正呈現出低齡化的現象。
[比賽現場]
近千名小選手同臺競技
比賽現場,近千名小選手攜帶統一的機器人裝備,齊集在上海大學寶山校區的體育館。黃馬甲、橘書包,一排排『番茄炒蛋』的陣勢。根據參賽規則,二三個孩子為一個TEAM。有的用積木建構造型,根據命題自創,沒有任何設定,有的則已開始用電腦編制機器人程序。
『速度閉環記得打勾……』一個戴著迷彩帽的女孩敲打著鼠標,一旁一個小男孩忙不迭地提醒道。女孩熟練地操作著手中的鼠標。
小男孩叫戴坤成,幼兒園中班。他告訴記者,對於機器人,他就學了幾個月而已,但是很喜歡。
記者問:『什麼叫速度閉環?』
戴坤成說:『就是不在上面打勾,車子就不會按照我們編的程序開了,就要亂開了。』
記者問:『這四個字你認識?』『認識。』『會寫嗎?』『不會。』他回答得倒也爽氣。『我纔上幼兒園中班,媽媽還沒教過我識字呢。不過電腦游戲上的字基本上我都能認識,機器人編程上的字,老師教過後,我也認得,像主程序、引用變量,還有時間設定……』他指著電腦屏幕補充道。
四五歲不乏電腦『高手』
『本次比賽有100個學齡前兒童,比例最多的是一二年級的小朋友,最小的只有4歲。』裁判張老師介紹說。
記者在與多名小選手交談中發現,玩機器的孩子學習機器人時間不長,最多不過半年。但大多早早就接觸電腦,玩電腦游戲,有幾個還是游戲『高手』。而對於比賽,他們還不是很理解,時不時有孩子向裁判匯報落了這個、漏了那個。
以張老師多年的裁判經驗來看,以往都是小學四五年級或者初中的學生較多,他們學習時間比較長,多則2年之久。而如今『教育機器人』學習趨於低齡化,學齡前兒童也頗喜歡,今年特別明顯。
對於該現象,他表示,學習機器人從學齡前開始比較適合。『因為一開始需要學習的是機械結構,大一點的孩子會覺得太簡單,不想學。但這會導致基礎欠缺。』
但是,並不建議學齡前兒童一上手就學很深的編程,張老師說,學齡前孩子主要還是做些機械彈力的操作為主,借用橡皮筋等外力完成實驗,完全機械式的。『學習機器人,主要培養孩子動手動腦能力,老師會讓他們自己嘗試,用他們的想象力搭建,不會強加乾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