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萬象
搜 索
業內人士揭網絡直播利益分成:主播到手提成僅打賞費用35%
2017-03-21 11:08:13 來源:法制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身價越高收入『泡沫』越大

  『泡沫』,對於目前很多網絡主播的收入,家文是這樣評價的,『年收入百萬元甚至千萬元,只是推廣的一個宣傳口號』。

  在業內人士看來,網絡主播這個行業首先需要『闢謠』的是,並不是每個觀看網絡直播的網友都會送禮物。『假如看一個直播的網友真實人數在100,會送禮物的不會超過20%。也可以說,在整個平臺的用戶量裡,靠20%送禮物的用戶去維護整個運營,平臺都存在燒錢現象,就看誰能燒到最後。』家文說。

  據胡雲曉介紹,就網絡主播的提成來說,收到不同的禮物,提成並不一樣。比如,禮物『游輪』是1314元人民幣一艘,但是網絡主播只能拿到400多元的提成。大部分禮物的提成是50%,這50%的提成裡還有20%至30%是公會提成(所謂公會,即各大網絡直播平臺上,一定數量的簽約主播構成一個個組織,有的稱為公會,有的稱為家族。公會、家族規模不等,主要維護旗下主播藝人的直播現場、粉絲互動和發展管理——記者注),所以主播可以得到的禮物提成為35%至40%左右,再扣除8%的個稅,網絡主播拿到手的提成應該是35%左右。

  『身價越高的網絡主播,泡沫越大。網絡直播這個行業現在沒有十分規范的制度和行情,完全就是商演廠家報個價,經紀公司再哄抬起一個價錢,最後雙方協商,能達成一致的就合作。』據家文透露,之後就會對外報價,能報多高報多高,『也有很多二道販子和渠道中介等,在裡面層層加價。市場行情可以說是非常混亂的』。

  網絡直播行業『泡沫』的最後受益人是誰?

  家文給出的答案是——渠道中介、經紀公司是第一受益人,網絡主播是第二受益人,『網絡主播拿到手的錢並沒有宣稱的那麼多,其中原因就在於層層扣款』。

  網絡主播三種盈利模式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一些網絡直播平臺一邊大手筆砸下千萬元買網絡主播,另一邊卻在拖欠小主播的費用。

  按照家文的話來說,大主播與小主播的收入相比,『差距不成比例』。

  『有人說有的網絡主播的年薪是1000萬元,那麼,如果能做到他的十分之一,年薪就是100萬元。實際上,根本不是這麼回事。現在做網絡直播,不要想著靠人氣賺錢,實際收入比你想象的要少很多。』胡雲曉說。

  胡雲曉向記者介紹了網絡主播的盈利模式:

  第一種是時薪。直播平臺會根據主播每小時的直播人氣支付薪水。比如每小時的人氣在10萬以上的,1小時給多少錢。就這種盈利模式來說,網絡主播的收入跟人氣劃等號。也就是說,人氣越多,收入越高;

  第二種是禮物。就是網友花錢買禮物送給網絡主播,網絡主播在層層扣款後拿到分成。這種模式不依賴於人氣,網絡主播的個人魅力更加重要。比如,一個女孩子的人氣只有七八千,但是她的收入可能比那些有十幾萬人氣的游戲主播還高;

  第三種是衍生副業。比如,接廣告、賣東西做電商。現在很多大主播都會這麼做,而且在電競直播初期,這種模式是網絡主播很大的收入來源。不過,電商這種模式是衍生副業裡最初級的商業模式,如果你的電商是賣零食、賣衣服的,收益會很低。

  『一個網絡直播平臺的主播,稱得上一線的,只有萬分之一,甚至更少。每個平臺也就四五個一線主播,這些一線主播確實能給平臺帶來很大的收益。收益大,平臺給的資源當然就多,而且簽約費那麼高,平臺肯定是要賺回來的。這就導致了平臺會力捧那些高薪簽約的主播,基本上會把80%的資源都用在一二線主播身上。而大部分小主播都不能讓平臺賺錢,反而是虧錢的,因為帶寬費很高。』胡雲曉說,除了人力成本之外,大量的設備投資成本也十分高昂,寬帶投入是其中的一大部分。一些平臺每月的帶寬支出高達千萬元。寬帶,決定了畫質和速度,而這些因素又直接影響直播用戶體驗。受到高昂寬帶費用影響,許多直播平臺都在虧損。

  不過,現實是,網絡直播平臺也不能不要這些小主播。對此,業內人士給出的原因是,『如果都是大主播,那就不叫直播平臺了,不如改名叫「大咖秀」,其商業模式也就垮了,就不再是全民直播。所以,網絡直播平臺需要通過融資填補這些不能直接盈利的小主播的虧損』。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