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萬象
搜 索
重慶一學校無垃圾桶 每個學生書包都攜帶環保袋
2017-03-23 09:21:47 來源:重慶晨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一直堅持,逐漸形成了自覺的習慣

  學校乾淨整潔的走廊。本報記者雷鍵攝

  童心小學是兩江新區新建的一所學校,2014年9月正式開學。德育處主任陳翔說,每一年的新生家長會上,學校都要提醒家長,校園裡的公共區域是不設垃圾桶的,因此每個同學要准備好環保垃圾袋。而對新生家訪時,老師們還會特意帶上一個上一年級同學制作的環保垃圾袋給家長們展示。

  本周一,校長秦波在昇旗儀式後作了一個小調查:『每天堅持用環保垃圾袋的同學請舉手。』小手齊刷刷地舉起。秦波說:『盡管不能保證百分之百每個孩子都做到了、做好了,但看得出來,絕大部分同學通過自己的努力已養成了垃圾隨手放進自帶垃圾袋的習慣。』

  蘇叡寧說,同學們不會帶零食來學校吃,也不會帶飲料來喝,每天下午學校要統一喝牛奶,喝完牛奶後我們會把包裝紙和吸管放進自己的垃圾袋,而牛奶盒被統一回收。

  家長倡導全校師生少用不用紙巾

  『學校不設垃圾桶,真有點奇怪!』二年級1班譚熙禎的媽媽說,第一次開家長會聽到這個說法時很吃驚,一開始還有些擔心。但現在,譚熙禎的媽媽的擔心變成了舒心,她說:『孩子養成了愛收拾、不隨手亂扔垃圾的好習慣,我打掃衛生時發現她的房間比以前乾淨多了。』

  二年級1班副班長程焜餘的爸爸說,一開始家長們都覺得這所學校的制度有些新奇,後來發現孩子們的變化可大了。在程焜餘的爸爸看來,孩子主要有四大變化:一是懂得了節約;二是環保意識增強;三是有了責任感;四是健康意識提昇明顯。『程焜餘放學後從來不吃辣條等不健康的飲食。』程焜餘的爸爸說,這跟學校的文化氛圍有很大關系,甚至與家人出去春游,他也成了環保監督員。

  二年級2班譚淦文的媽媽本身就是一名環保愛好者,她很贊成學校的做法,還進一步倡導全校師生少用、不用紙巾。2016年春季新學期,她在工廠定制了一批手絹,自掏腰包送給全校師生一人一張。

  -新聞鏈接

  重慶推進生態文明進校園

  重慶晨報記者從市教委獲悉,2017年市教委將著力推進生態文明進校園。具體而言有:落實中小學生態文明課程每三周一節的地方課程安排,保證每學年12課時生態文明課程;免費贈送一批中小學《生態文明》教材;確保全市中小學生態文明(環境教育)課人手一冊循環教材;『4·22地球日』、『6·5環境日』,在全市中小學、職業學校及大學廣泛開展學生生態文明社會實踐活動和大學生環境志願者活動。

  -新聞面對面

  做小事更能百年樹人

  重慶晨報:學校為何要提倡『垃圾不落地』的文化呢?

  秦波:我們學校提倡了四大文化,『垃圾不落地』只是其中的一項,另外還有不剩飯菜、義工、昇旗等。學校的辦學理念是『向上上善』,引導孩子必須從一些小事著手。環保素養應該是一個現代人必備的素養。教育是百年樹人的事,要盡可能『去功利化』。從小養成文明習慣,會讓孩子終身受益。

  重慶晨報:你們是怎麼推進的?有沒有遇到過阻力?

  秦波:一開始沒有喊出口號,只是學校方面努力做一些事情,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讓家長配合,途徑主要是校內課堂、家訪、家長會等。阻力是有的,有人覺得這太不方便了。我們學校不設垃圾桶的終極目的應該是倡導人人都盡可能地少產生垃圾,因此也不用一次性的東西,來校參觀的客人喝了茶杯還要自己洗,對此很多人議論。

  不能說全校孩子都做得滴水不漏,但我覺得還是有成效。前兩天,有一位爺爺跟我說,童心小學足球隊的孩子們出去比賽,雖然輸了球,但贏得了掌聲。大家給童心小學學生鼓掌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別人進球了,觀戰的童心隊員會由衷地鼓掌,為對方高興;另一個是比賽結束後,童心小學的隊員們會將垃圾隨手放進自己帶的垃圾袋裡。

  重慶晨報:還會繼續豐富『垃圾不落地』的校園文化內涵嗎?目前有哪些打算?

  秦波:我們其實還提倡『向兒童學習』,老實說,現在學校做到了公共區域不設垃圾桶,但我們教師辦公室還是有垃圾桶的。下一步,我們准備讓老師向孩子學習,也自帶環保垃圾袋。

  本組文/本報記者黃曄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