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熱評
搜 索
印榮生:別過度解讀『大學生不會針線活』
2017-03-31 15:24:10 來源:荊楚網  作者:印榮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這幾天,武漢生物工程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大一女生葉雯遇到了一件煩心事,新買沒穿多久的呢子大衣掉了兩粒扣子。『想自己動手縫補,又沒有針線,關鍵是也縫不好。』據該校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對2016級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不會基本針線活的女生約佔58%,男生比例更高,達78%。(3月30日《武漢晚報》)

  這項調查,說的雖是一個老話題,但借此機會進行再討論,仍有必要。像針線活之類,作為一種基本的生存技能,多掌握一點,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這是沒有疑問的。這幾天,清華大學『不會游泳不能畢業』的新聞引發熱議,許多為此點贊,或許正是因為游泳不單純是一個體育項目,在特殊情況下,它甚至是一個自救與他救的能力。『逼』大學生們個個都學會游泳,我以為有百益而無一害。

  大學生尤其是大學新生生活自理能力相對較差,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證據』俯拾皆是,極端個案是大學生離開父母後,如同斷線之風箏,因不會洗碗筷、襪子、內衣等,以至『生活不下去』而不得不放棄學業。

  有人因此認為,現在的大學生,有的是『專業的高材生,生活的低能兒』,在責備其高智低能的同時,也習慣地把賬記到飽受詬病的應試教育頭上,進而擔心:大學生生活自理都成問題,何以理家事、國事、天下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筆者以為,不必如此過度解讀『大學生不會針線活』。

  現在的大學生,多數是95後的獨生子女,他們中的一些人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現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職業門類,早已不是傳統的360行。單說如今的家政服務這一行,它就幾乎包攬了『家務』的全部內容;借助於網絡快速發展起來的服務業,更是『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如果餓了,又不想出門,那麼輕點鍵盤,網絡快餐,便可快『至』人口。至於各色各樣的生活用品,也可一鍵搞定和應有盡有。

  生活沒有什麼時候像今天這樣便捷。別說是被寵著的獨生子女,就連他們的中的一些家長,許多家務活,也用不著親力親為了。當然,他們可能大都會做家務活,只是因為可以購買到的服務多了,這方面的意識弱化了。

  在一定意義上,這其實是社會進步的表現,這讓更多的人從原先繁重的家務中解放出來,可以騰出更多的精力,專注於自己的事業。與此同時,也為社會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不過,也因此弱化了家長對孩子生活能力培養的意識。大學生在大學生活能力的不足,反映的是其上大學前『家政課』的嚴重缺課。

  二是大學生在校時,獲得某些生活技能的渠道太狹窄。仍以針線活為例,可以肯定,對於像釘針箍之類的工具,有不少人可能不知道是啥東西。而在此前,也鮮見有哪所大學進行過類似如何使用針線,如何縫補衣服、綴釘紐扣的培訓活動,或許是不屑於組織此類太『小兒科』的培訓吧。針線活因此而無處可學。

  這麼說,絲毫沒有為大學生不會針線活找借口的意思,相反,筆者認為,學會針線活等生活技能,非常有必要,此所謂『藝不壓身』。大學生們就該抽出點時間,『不恥下問』,虛心向身邊『藝人』學習,不斷強化自己的動手能力。同時,大學也應該為學生們『拜師學藝』、被上技能課創造條件。

  新聞中這所大學的宿管李阿姨,在校內開班收徒,要求前來求助的學生均『拜師學藝』,先花半小時至一小時的時間學習基本針線活,補上這門生活技能課。李阿姨認為,學做針線活,不僅可以培養勤儉節約意識,還可以提高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這位李阿姨開班收徒,或許是個人行為,但她對於培養大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價值意義的朴素理解,倒是一次很好的提醒和啟發。大學生生活自理能力,看似無關緊要,實則很有必要。學校、家庭、社會,都應該為這個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多做些事。這比一味指責學生『不要好』,要有意義得多。而許多時候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難做,關鍵是大家怎麼認識和願不願意。

  稿源:荊楚網

  作者:印榮生

責任編輯:羅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