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節來到,作為一年中對於祖宗先人祭祀掃墓的特定日子,在過去,離家的人們常常要長途跋涉趕回家中,為已故的親人的墳頭添上一撥心土,掃去一下塵土,已表哀思。可是有些人實在離家過遠,又或者有事在身,無法趕回家中,這樣掃墓就無法實現,代客掃墓便應運而生,南京一公墓今年推出了微信直播『代客掃墓』的服務,親屬向公墓方提出申請後,會開設一間視頻直播間,親屬通過公墓官方微信公號,在輸入密碼後即可觀看『代掃』全程。而在購物網站上,也有不少商家開通了『代客掃墓』的服務。(據中新網)
關於此類現象,網絡上議論紛紛,許多人表示這是這是一種弄虛作假的現象,應當杜絕。但任何新事物的興起都必然有他們的市場存在價值,代客哭墳、跪拜磕頭、上香祭酒,這些把祭祀商業化的現象背後,大抵是離家在外的游子因距離或工作又或者是隔閡而無法歸家,只得求得別人的幫助,來獲得自己內心的安穩。
但需注意的是,不論哪種形式來祭祀先人,最重要的是對於故去親人的心意。有人說,清明節也可看作是感恩節,我們通過祭掃來緬懷祖先和故去的親人和朋友,來感謝那些為國家的前途、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捐軀的仁人志士。如果喪失掉心意而單純的流於掃墓或痛哭這樣一種表面形式,那麼清明的意義已經消失了一大半了。
除了對故人的緬懷,從傳承來看,清明祭掃是很好的家風教育。
曾有一個故事說道,一戶人家裡有老有小,但戶主對老人極盡苛責,對孩子卻百般呵護。待老人年歲大了以後,戶主背起老人決定要將他去山裡丟棄,臨出門時,孩子對戶主說記得把背老人的籃子帶回來,戶主不解,孩子答曰將來等你老了,也要將你裝入其中。於是該人幡然悔悟,此後至孝。
可見孝行、家風都是會傳承下來,前人怎樣去做這件事,對他的子女都產生了榜樣作用。而清明祭掃恰恰就是家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課,我們對待故去之人的態度將會影響我們後人對待自己,對待他人的態度。
所以外在的表達形式如何並不是最重要的,對已逝之人之心纔是清明節真正的內涵。正所謂『祖宗雖遠,祭祀宜誠』,說的大抵就是這個道理。
稿源:荊楚網
作者:蘇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