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萬象
搜 索
"貼膜boys"自述:互聯網衝擊太大 貼膜致富成傳說
2017-04-11 11:15:26 來源:雲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手機屏幕越來越大,不小心刮花、摔碎,都成了常態。隨之,為手機貼膜就成為必須,由此也孕育了一個手機貼膜業。曾幾何時,關於貼膜致富的故事層出不窮,什麼貼膜3年娶妻生子,貼膜5年光宗耀祖。那麼實際情況又是怎樣?記者走訪了昆明貼膜市場。

  現狀天橋貼膜小哥變門店坐堂師

  小陳在貼膜業做了近4年,以前都在昆明市的小西門龜背立交橋下擺攤流動貼膜,每天多是下午出攤,工作到晚上11點多,白天就在立交橋人行通道口擺攤,隨時做好收攤跑人的准備。

  小陳介紹,4年前手機貼膜比較好做,雖然要躲城管,但每天掙個200元沒什麼問題,現在流動攤點難擺了,手機形狀也越來越怪異,貼膜手藝不好弄了。於是他就到手機銷售店打工,還是貼膜,再賣點配件。一個月也能有4000多元收入。

  在小西門的品牌手機銷售店,如OPPO、華為、VIVO等,只要購買手機基本都會贈送手機膜,即便沒有贈送,店內也有相對便宜的手機鋼化膜銷售,消費者在買了手機後第一時間就能給手機貼膜,於是街邊貼膜的流動攤點也逐漸減少。

  一些游蕩攤主,也紛紛轉行進了手機門店當了貼膜小師傅。還有一部分也開起了自己手機配套商品的門店,在人流和地段比較好的地方繼續貼膜的生意。

  衝擊受互聯網衝擊貼膜業透明化

  以往的貼膜生意也隨著市場而改變。幾年前,手機還是非觸摸屏居多,手機膜流行磨砂膜、鑲鑽膜、彩色膜、花紋膜、高清膜。隨著手機和智能筆記本觸摸屏的流行,現在的膜都注重防磨損,以鋼化玻璃膜、鏡面膜和防窺膜、高透膜等為主。

  調查中,晚報記者經朋友介紹,加入了一個貼膜專業群,這裡聚集了全國各地靠手機貼膜維生的『手藝人』,從深圳到新疆,幾乎囊括全國。

  據群裡的貼膜『師傅』介紹,現在貼膜生意普遍都不好做,幾年前一塊手機膜進價最多一塊錢,賣給顧客20~30元,可收獲幾十倍的利潤,曾經也出現過月入上萬的輝煌。隨著互聯網的影響,貼膜行業依靠低進價高賣價的暴利時代已逐漸消亡。

  如今網絡上銷售手機膜的商店越來越多,普通人只要購買一款手機膜和貼膜工具,自己也能貼,除非遇到2.5D、3D屏,纔會找到貼膜『師傅』幫助。

  『現在我們比較討厭的就是網絡上銷售納米技術的液態膜,價格不貴,雖然不能用很長時間,但操作簡單,尤其針對2.5D、3D的屏特別有效,一般女孩都會用,這對我們貼膜生意帶來一定影響。』群裡的貼膜『師傅』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