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快忘了媽媽長什麼樣』
課堂上,吳凱感受到一種無形的隔閡,上課時都是留學生坐在一邊,本地學生坐在另一邊,白人學生坐在一起,黑人學生坐在一起,作為班上僅有的一名華人面孔,吳凱感受到了孤立。一次在分組討論時,沒有人願意和吳凱分在一個組,他希望加入另外一個南美和非洲學生的組,但也遭到拒絕。那段時間,吳凱情緒低落,有了退學的打算。他向學校的華人留學生組織尋求心理輔導,在幾位學姐的鼓勵下,纔放棄了退學的想法。
吳凱有一次專門問了幾名美國學生,為什麼對中國留學生有偏見,對方的回答是中國學生不守秩序,喜歡開豪車炫富。但在吳凱看來,這是他們傲慢的偏見。『在美國校園裡,開豪車的中國人很少,我認識的中國留學生,素質都很高。』
讀了一年大學,吳凱發現自己的交往圈子還是中國留學生,沒有一個美國朋友。『可能因為文化的原因,中國留學生周末會一起做飯吃,唱K。』
在美國4年,父母只來看過他兩次,『我快忘了媽媽長啥樣了。我連想他們的時間都沒有了。』
一天收到三封拒絕信
大四這一年,吳凱曾經連續3個月沒有休息過一天,每天都是在圖書館、宿捨兩點一線,畢業論文開題報告交給導師後,導師覺得選題沒有新意,反復更換,他的第五個選題纔被老師認可。
與論文同時進行的是找工作。吳凱唯一的優勢是英語口語不錯,但這在美國根本不是優勢。最頻繁的時候,吳凱一天有4家單位的面試,上午、下午各兩場。但面試對他來說是一件特別打擊自信心的事,有時,他一天會收到3封拒絕信,到後來他不敢點開郵件了。2013年7月,他去面試一家名叫金融數據分析公司,剛把自己的簡歷念到一半,坐在他斜對面的面試官就讓他停下,說面試結束了。『沒給任何理由。』吳凱攤開手,做無奈狀。
那半年,吳凱整整瘦了30斤,父親也每天幾個電話催問他工作和論文的事情。父親要求他留在美國,母親則支持他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