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留學8年,吳凱最終他卻選擇了回國。在美國8年花了400萬元,雖然父母從來沒說過讓他找份好工作來『回本』,但吳凱常常在心裡盤算著什麼時候能『回本』 。(4月12日《廣州日報》)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留學門坎變低,出國如出省一樣便捷,越來越多的小伙伴選擇出國留學,人們對於出過國、留過學的群體期望值也相應有所下降。更關鍵的一點,在於今日之中國已非昔比,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科技力量,在全球都佔有相當份量的比重。此種境況下,海外求學鍍金以求回歸更好發展的群體難免會出現落差。
當然,出國留學與跨省求學不同,這種不同不僅表現在語言、文化方面的不同,更多的是求學所付出的成本不同。就拿留學生吳凱來說,在美國8年時間花費400萬元,這對於普通人家來說是無法承受的,更是幾百年都無法掙回的巨額成本。由此可見,海外求學不僅個人必須具備獨立適應異國生活、學習的能力,更需家裡有豐厚的經濟作為支橕。
花費400萬出國求學,國外求職難,國內5000元的月薪根本無望『回本』。困惑、徘徊、糾結,在這種巨大心理落差下,海歸們內心僅存引以為豪的留學經歷,當然在現實面前難以自信起來.
留學真的就是一個賠本的買賣嗎?
當然不是,歸國留學生應該正確看待自己出國留學的這段經歷,畢竟你比國內同學多了一種走出去的機會,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體驗到了國內感受不到的各種經歷,使自己的人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等等,更重要的是懂得感恩於父母對自己不計風險和回報送自己出國深造。這些,難道不是留學經歷的豐厚收獲嗎?
留學價值不能以薪資衡量。在無私奉獻的父母眼裡,錢財乃身外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只求孩子能夠不輸在起跑線上;在社會看來,留學生的價值在於將國外所學、所經歷的具備視野性知識、文化帶回來,去糟留精助推社會更好地發展;之於企業,留學生突出的交流能力、演講能力、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為企業發展帶來新動力……
從這個角度來說,海外學成歸來,所擁用的個人價值及帶給社會的效益並非是用簡單的『回本』可以計算,更不能以薪資來衡量。這需要海歸們及時調整心態,所有的痛苦都來源於期待太高,懂得讓自己學會放下,纔是真正脫胎換骨時,更是實現海歸價值之日。
稿源:湖北日報網
作者:謝曉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