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流行一款『防樓上噪音神器』,不少網友表示對付樓上糟心鄰居『效果明顯』。北京晨報記者了解到,這款安裝在天花板上的震動馬達一旦開啟,樓上住戶地板就會明顯感到震動。對此,建築專家稱,此舉可能對房子造成損壞,影響居住安全。律師也表示,銷售和使用該設備涉嫌違法,遇到鄰居擾民應通過合法途徑制止。(4月13日北京晨報)
隨著城鎮化發展進程,越來越多的人從農村或者傳統的住宅搬到了新式的小區,雖然住宿條件改善了,但是傳統的鄰裡和睦關系遭遇到嚴重的挑戰,新聞裡時不時爆出的鄰裡糾紛在不斷提醒著我們傳統的鄰裡互助、遠親不如近鄰的時代逐漸遠去。
而近些年,隨著科技的發展,一些所謂的商人為了謀求利益,成了『震樓神器』的始作俑者,不難看出,報復式的『震樓神器』不斷沒有給予鄰裡關系任何的正能量,反而成了傳統鄰裡關系的終結者,許多鄰裡因此而激化矛盾,老死不相往來。
與以往傳統的村落或者小城鎮相比,現在的小區住戶更加多元化,人員構成不局限於一縣、一市、一省甚至還有國外人員,思想多元化顯而易見,很多人也將鄰裡關系的滑坡歸結於此,筆者認為根源並不在此。
其實與以前新聞裡爆出的『路怒族』如出一轍,無不暴露出社會的戾氣,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赤裸裸,而所謂的崇尚個人自由解放的思想造就了很多極端個人主義思想,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以往的小問題在現在的社會裡被不斷放大,最後激化,最終變得不可調和。
首先,遠親不如近鄰,城鎮化進程中『鄰裡關系』一課的缺失必須進行補足,這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格觀中強調的,只有進入鄰裡之間相互關心與幫助的良心循環,『鄰裡關系』纔能得到切實的緩解。
再者,從平房到高樓大廈發展的過程中,物業及居委會在調節鄰裡糾紛時的作用發揮還不夠,業主委員會的發展也明顯落後於西方先進水平,如果能夠像傳統的村落形成『村規民約』般的小區居民共同遵守的規章制度,新式的鄰裡關系纔能逐漸走向和睦。
當然,鄰裡關系的變化與時代的發展息息相關,也事關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只有讓鄰裡和睦的核心價值觀逐漸深入人心,再築牢化解糾紛的制度牢籠,纔能讓鄰裡關系逐步回歸傳統。
稿源:湖北日報網
作者:文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