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蔡長春
一個個既會賣萌又能撒嬌的『白富美』,在微信上提供陪聊服務,事實上『她們』絕大多數都由青年男子假扮而成,目的就是騙取對方發來的紅包。
據了解,江蘇無錫警方去年摧毀一個面向全國22個省份進行詐騙的『白富美』詐騙集團,該團伙僱傭大量男員工,偽裝成微信上的『白富美』實施詐騙,數百人受騙。
『美女陪聊』『毒二維碼』……近年來,各種電信網絡詐騙手法不斷翻新、花樣百出,雖然政法機關打擊力度不斷昇級且取得較大成效,但仍有大量不法分子鋌而走險,諸多群眾上當受騙。
多位專家今天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建議,群眾自身安全防范意識亟待加強,應擦亮雙眼,建起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首道防火牆。
電信網絡詐騙新招不斷
近日,無錫『白富美』一案開庭審理。
10多位被告人魚貫進入法庭,他們大都是20多歲的青年男子,微信上卻起了『沈詩藍』『胡音音』等富有詩意的女性名字。
據無錫市公安局園區派出所民警錢超介紹,這些『白富美』依仗『話術』,可以很快和受害男性形成所謂的網上戀愛關系,然後直接索要微信紅包,多為『520』『1314』等帶有特殊寓意的數目。
王先生是眾多受害人之一。他大學畢業兩年,月工資7000元左右,僅去年3月8日,他就給騙子轉賬6000多元,三四個月內已經給那個沒見過面的『女朋友』轉賬5萬元。
『正在創業,幫忙掃個二維碼刷下人氣』,是近年來較為流行的一種騙術,常見於地鐵站、公交站等地方。騙子往往手裡舉著二維碼牌子,請群眾幫忙掃碼,理由多為『初創企業、做活動』。
據了解,這種綁定著木馬病毒的二維碼,群眾一旦掃描,其手機通訊錄、銀行卡密碼等隱私信息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泄露。
最近,這種『毒二維碼』騙術又有了昇級版,騙子偽造交管部門的『違法停車告知單』,上面印有二維碼,讓車主掃一掃後『交罰款』,以此騙取錢財。
『一起聚會的照片』『孩子的成績單』『這個人你認識嗎』……相信不少人都收到過類似短信,短信中一般都附有一個莫名鏈接。
如果收信者好奇點開鏈接,那麼其銀行卡裡的錢很可能就不保了。
2月4日,安徽淮北的劉先生收到一條熟人發來的短信,上寫:『你見過這個女的嗎?』文字後面還有一個鏈接。雖然有些奇怪,劉先生還是點開了鏈接,一看都是英文看不懂,就把它刪了。第二天,劉先生收到好幾條短信,顯示其銀行卡在不停地刷卡消費。
後經警方檢測發現,劉先生之前收到的那條短信,實際上是一個木馬病毒。
打擊治理力度逐漸昇級
2016年,山東女大學生徐玉玉被騙後身亡、清華大學教授被騙上千萬元等案件相繼出現,使電信網絡詐騙成為備受矚目的社會熱點之一。
為破解這個多年存在的頑疾,政法機關不斷提高打擊治理力度,取得明顯成果。
去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6部門聯合發布《防范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通告》,嚴格規范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主叫號碼傳送,加大網內和網間虛假主叫發現與攔截力度。
各地公安機關將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團伙列為重中之重。2016年,全國公安機關破獲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同比上昇,共破案8.3萬起、上昇49.6%。最高檢、公安部先後兩批次掛牌督辦62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
各地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紛紛成立,取得明顯成效。
去年4月至11月,上海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建立運行以來,累計凍結資金賬戶431個,凍結涉案資金超過1億元,關停涉案電話號碼8543個。其間,上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發案下降近4成,案值同比下降4成多。
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副巡視員陳士渠說,去年,全國7個重點地區和5個突出地區強力開展綜合整治,7個地方共抓獲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嫌疑人3257名,打掉團伙286個,破案1.1萬起。
資金流是電信網絡詐騙的關鍵一環和詐騙得手與否的『最後一公裡』。為此,公安部門和銀行加強合作,已在預警、快速凍結、及時返還3個環節建立聯動工作機制,力爭最大限度降低受害人損失。
據介紹,去年前10個月,全國公安機關收繳電信網絡詐騙贓款、贓物價值23.8億元,為群眾避免損失48.7億元。
一度,公安機關和銀行凍結涉案資金,但詐騙分子沒有落網,法律程序無法進行下去,導致大量資金『凍』在銀行賬戶,不能及時返還給受害者。
目前,這一難題正在得到破解。《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案件凍結資金返還若乾規定》明確,公安機關、銀行業金融機構及時返還已查明的凍結資金。
據悉,去年5月9日,福建省反詐騙指揮調度中心聯手福州市反詐騙中心,3天內成功處置兩起重大盜竊銀行儲戶資金案件,緊急止付返還528萬元,凍結資金均全額原路返還儲戶。
值得一提的是,徐玉玉案已被寫入今年全國兩會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最高檢的這份報告用專門篇幅,介紹了嚴懲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情況:最高檢與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等共同發布通告、出臺司法解釋,重拳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與公安部聯合掛牌督辦徐玉玉案等62起重大案件,加強國際執法司法合作;批准逮捕電信網絡詐騙犯罪19345人;北京、浙江、廣東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偵查,及時批捕起訴張智維等116人、羅兆隆等108人、崔培明等129人特大跨國電信網絡詐騙案。
令人振奮的是,在公安機關高壓嚴打和各部門齊抓共管之下,如今,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發案已呈下降趨勢。
群眾防騙意識有待提高
北京市威宇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滕立章認為,雖然電信詐騙手段屢屢翻新,但還是有套路可循的。常見的電信詐騙方式主要包括恐嚇式詐騙,如冒充公檢法以涉嫌犯罪等各種理由要求受害人匯款,或冒充電信企業以欠費要停機為由要求匯款等;利誘式詐騙,以捐助、中獎、貸款、退稅、購物有獎、高薪招聘、投資等為由,要求繳納各種手續費、培訓費等;身份偽裝式詐騙,利用偽基站發送短信,冒充快遞、10086或者使用竊取的微信、郵箱、手機等偽裝成親友、領導,以各種理由進行詐騙。
此外,還有愛心詐騙,即以虛構的尋人、扶困、患病的名義,通過短信、微信、APP騙取他人同情;木馬式詐騙,以短信、微信、APP等發送含有木馬病毒鏈接的信息,引誘受害人點擊,盜取受害人銀行賬號信息或者聯系人信息,竊取銀行存款或者偽裝身份實施詐騙。
滕立章說,除了立法規范和相關部門的打擊治理外,群眾自身也應不斷提高防騙意識,建起首道防火牆,讓騙子無從下手。
滕立章建議,要盡可能多地了解掌握防詐騙基本常識,對於沒有把握的信息,多向家人、朋友諮詢求教,必要時可以諮詢專業人士;凡涉及匯款,一定要當面或以其他可行方式確認、查明對方身份,慈善捐贈則通過正規渠道進行,不盲目相信各類短信及網絡求助信息;警惕帶有鏈接的各種短信、微信或者網絡信息,不輕易點擊來路不明的鏈接等。
滕立章認為,防騙最重要的是時刻保持頭腦清醒,絕不相信天上會掉餡餅,遠離各類以先支付部分費用為條件的利誘。
在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看來,個人信息是電信網絡詐騙的源頭,沒有個人信息的獲得,詐騙行為就失去了精准性,很難博取人們的信任。因此,群眾應格外注重保護個人信息。
朱巍說,雖然個人信息的重要性常被強調,但仍有很多個人信息總在不經意間被泄露,而這個安全閥門實際上需要時刻擰緊。建議群眾辦理兩張以上銀行卡,只將其中一張適量金額的卡綁定支付寶、微信等網絡支付平臺,從而將重要資金與網絡隔離,一旦遭遇電信網絡詐騙等,可以更好地進行止損。
本報北京4月13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