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網信辦經核查取證,對"紅杏直播""蜜桃秀"等18款直播類應用下架並關停。今年年初,估值一度達到5億的"光圈直播"被曝融資困難和拖欠員工薪水,目前其官網已無法正常訪問,APP也無法登陸和使用。(4月13日《人民日報》)
經過野蠻生長的網絡直播,達到頂峰之後,發展開始變得緩和起來,甚至迎來了『洗牌時間』。今年2月,估值5億的光圈直播轟然倒塌,便是一個征兆。
網民不是傻子,不會持續為同質化的直播內容買單。現有的一些直播平臺,盈利能力匱乏,主要收入來源於用戶打賞。為吸引眼球、取悅觀眾、求得打賞,低俗直播、打野直播、偽慈善直播紛紛登場。平臺本身更施以刷量造假、數據參水的伎倆營造直播打賞的虛假繁榮,把無形的手伸向粉絲的腰包。
立足長遠來看,這些自以為高明的手段,無異於是一種飲鴆止渴的盲目傾向和錯誤路徑。對整個直播行業的健康發展極為不利。『千播一面』的直播內容和毫無原則的求財之道,亦折射出現行的某些平臺發展後勁不足。隨著市場競爭加劇、監管趨緊、投資漸冷,這類缺乏誠意的直播平臺,必將在祛除虛火的過程中被淘汰掉,最終存活的只會是若乾家主流平臺。
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泛娛樂直播市場規模達208.3億元,同比增長180.1%,預計國內市場規模在2017年將突破400億元,龐大的市場規模蘊含著誘人的利潤商機。堅強存活下來的直播平臺,渴望從中分一杯羹,並非什麼壞事。只是,付出與得到之間,基於一根健康和穩定的情感紐帶、價值主線,絕不能游弋在法律條約的灰色地帶,玩些低級趣味博取觀眾青睞。
目前,我國各類型網絡直播平臺雖已突破300家,但絕大部分沒有鮮明特色、盲目現象嚴重、直播內容搬不上臺面,照此下去遭遇網民遺棄是遲早的事。網絡直播的下半場,必然是對精品內容的渴求。主題為『你好,2017!』的大型網絡直播活動,觀看人數超過兩千萬,互動留言達364萬條,引來大量網友點贊。積極健康的優質內容從來不缺市場,觀眾和粉絲也會給予最好的回饋。
直播內容本身已直接是被消費的對象,如何讓這一對象更加優質,更能留住觀眾,是當前的直播平臺迫切需要直面的問題。過去,很大程度上緣於網民圖新鮮、獵新奇。但到現在,同樣的風景,大家都看厭了,如果不來點新意,恐怕鮮有人願意為其繼續買單。直播內容需要挖掘新的創意,探索『直播+旅游』『直播+公益』等跨界模式,為優質內容提供更多的源頭活水。事實上,去年8月以來,『我是家鄉代言人』網上主題活動直播的火爆,就是很好的典范。
面臨網民日趨多元化、差異化的實際需求,一方面要整飭直播產業中的各種亂象,燒盡敗葉劣根,祛除不利於產業發展的虛火,一方面還要與時俱進,轉變思路,精耕細作,為網民提供更有品質、更能提昇自我的直播內容。
稿源:湖北日報網
作者:磊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