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萬象
搜 索
紅外相機拍到我國首只放歸野外雌性大熊貓『張想』
2017-04-15 21:44:36 來源:央視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最近,在四川涼山冕寧縣的冶勒自然保護區,紅外相機記錄到一組大熊貓的畫面。經專家辨認,這正是三年多前被放歸的圈養大熊貓『張想』。『張想』是全球首只放歸野外的雌性大熊貓,今年已經5歲半,這是紅外相機首次記錄到『張想』放歸後的影像。

  畫面中,大熊貓張想顯得十分警惕,它用嗅聞的方式,仔細辨別是否有同類留下的氣味兒。這組畫面拍攝於今年2月26日下午,從3點19分抓拍到第一張照片,一直到最後一段視頻,大熊貓一共逗留了4分鍾左右。除了對紅外相機感興趣,大熊貓還在另一棵樹旁仔細嗅聞。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和民:大熊貓分布的三大要素:水、竹子和樹,你看針葉林下面有竹子,而且竹子密度又不是很大,那是很典型的野生大熊貓的棲息地『張想』能選擇在這個地方出現,說明我們『張想』完全適應野外的生態環境。

  『張想』是一只雌性大熊貓,2011年8月20日出生。『張想』的媽媽『張卡』來自邛崍山系,是一只野生大熊貓。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通過母獸帶仔的方式,讓『張想』從媽媽那裡學到獨立生存的本領。經過兩年的野化培訓,2013年11月6日,『張想』被放歸到四川石棉縣栗子坪自然保護區,成為了全球首只放歸野外的雌性大熊貓。

  跨保護區活動實現局域種群間遷徙

  大熊貓『張想』的放歸地是在四川石棉縣栗子坪自然保護區,紅外相機的拍攝地是在冕寧縣冶勒自然保護區。這種跨越保護區活動的行為,專家認為科研意義十分重大。

  2013年放歸後,科研人員一直通過無線電信號和頸圈數據分析大熊貓『張想』的行蹤。2016年1月,曾發現『張想』的痕跡,但仍在放歸地石棉縣栗子坪自然保護區內。栗子坪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盆地西南緣的小相嶺山系,以108國道為界,東西兩邊的野生大熊貓分別屬於公益海局域種群和石灰窯局域種群。『張想』放歸時位於公益海局域種群范圍內。

[1]  [2]  [3]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