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州日報》報道,近日有一則新聞,一位吳姓留美學生稱,在美國花400萬留學8年,回國後找一份薪酬滿意的工作卻十分不容易,這筆投資可能一輩子都難以回本。
這裡,其實提出了一個重要問題: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看待留學的意義?選擇出國留學,一定是為了獲得更好的工作更豐厚的薪資麼?
從經濟學的角度而言,從商人的視角看,任何投資都必須有回報,大投資大回報,小投資小回報,投資與回報應當成正比。然而,從教育學的角度而言,從讀書人的思維理解,學習成本雖然也要遵守投資與回報的關系,但這種回報是不能單純用金錢、利潤來衡量的。
眾所周知,教育是投資未來的朝陽事業。教育活動不是經濟活動、商業活動,而是一種社會公益活動,是為培養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服務的。不能單純用經濟學的眼光來看待和衡量教育行為的價值、目的、意義。
教育投資的主要目的是幫助人們盡快地實現社會化,順利融入社會,成為一個合格的社會成員。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通過接受科學、系統、規范、嚴格的教育,而具備在社會生活中必備的知識、文化、技能、素質、能力,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學會做事。懂得為人處世之道,具有起碼的責任擔當,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能夠承擔起國家、社會和家庭賦予的責任和義務。
一般來說,海歸人纔比國內完成學業的人纔,更容易找到工作,更容易找到理想工作,其薪資待遇、工作環境、發展前景也更好。但前提是他們有真本事、大本事,具有比較明顯的競爭優勢。否則,海歸人纔憑什麼要比國內人纔擁有更好的工作更高的薪資?難道僅僅因為自己在國外呆了幾年,鍍了一層金嗎?
海歸者拿薪資回報來衡量留學意義未免狹隘淺薄,太過世俗庸俗,有失一個受過國外高等教育的高級知識分子的身份,不能不讓人深感遺憾。應當說,留學的經歷本身就是一筆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留學獲得的國外見識、國際視野,對國外教育的親身體驗,以及留學對人思想觀念的改變、價值觀的重塑、人生的重新思考定位等,不是比金錢更有意義得多麼?可見,留學的意義不僅在於薪資回報。
稿源:湖北日報網
作者:劉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