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萬象
搜 索
簡直用生命在播報!氣象主播遭雷劈
2017-04-24 21:00:39 來源:重慶晨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4月24日,大連電視臺《天氣預報》主持人劉曉東在外拍時遭遇雷電,他被電得大叫,扔掉了傘,攝像小哥也被電到,所幸兩人無大礙。雷電無情,出門需謹慎。

  新聞多一點

  在哪裡容易被雷擊中

  很多人知道打雷時不能躲在樹下,但在空曠地帶同樣有被雷擊中的危險。

  氣象專家表示,夏天裡『東邊日出西邊雨』是常見的現象,一陣大雨後,遠處的太陽昇起來了,天空放晴,但並不代表近處頭頂上那片雲的雷電活動已經終止,確定不再有雷電時再外出比較合適。

  雷暴天如果在野外,千萬不要靠近空曠地帶或山頂上的孤樹,這裡最易受到雷擊。不要待在開闊的水域或小船上。高樹林的邊緣,電線、旗杆的周圍和乾草堆,帳篷等無避雷設備的高大物體附近,鐵軌、長金屬欄杆和其他龐大的金屬物體近旁,山頂、制高點等場所也不能停留。

  另外,雷雨天應盡量避免接打手機,尤其是在外旅游、身處空曠地帶的游客,雷雨天必須關閉手機。因為手機開通電源後,所發射的電磁波極易引來感應雷,把手機變成避雷針,極易使游客遭受雷擊。一些景區應設立『雷雨天禁打手機』的旅游警示牌。

  據氣象專家介紹,閃電一般有雲閃和地閃之分。雲閃是指雲層內部、雲與雲之間的放電現象,地閃則是雲體與大地相接觸的放電現象。地閃時,如果人處在空曠地帶或是高處,比如山坡、屋頂,很容易被雷電擊中。如果身上帶有金屬材料的物品,哪怕是女孩頭上的金屬發卡,也都有可能變成避雷針,被雷電擊中。以前也發生過雷暴天在田裡乾活的農民遭雷擊的事件。

  乾雷暴的天氣則是由於天氣炎熱乾燥,上層空氣的雲層遇到冷空氣,產生降雨。但是雨還沒落到地面,由於下層地表高溫,雨馬上又被蒸發變為潮濕的熱空氣,再次上昇到空中。這就是所謂的『光打雷不下雨』,該現象在中國東北地區的春季經常發生。

  避雷要注意這些

  資料顯示,雷擊導致人員傷亡,主要在兩種環境下發生:一是雷電直接擊中建築物,導致建築物內人員傷亡;二是人們置身於建築物外,雷電直接或間接擊中人體而導致人員傷亡。從安全考慮,防雷要做到『室內三不宜』和『室外六不宜』。

  室內三不宜:

  (1)不宜敞開門窗。關閉門窗可以阻止球形雷的進入。

  (2)不宜使用淋浴衝涼或觸摸金屬管道。

  (3)不宜靠近建築物外牆、電氣設備以及使用電器。

  室外六不宜:

  (1)不宜進入臨時性的棚屋、崗亭等無防雷設施的建築物內。

  (2)不宜躲在大樹底下避雨。

  (3)不宜在曠野和高地打雨傘,扛釣魚竿、高爾夫球棍、旗杆、羽毛球拍等物體。

  (4)不宜在水面或水陸交界處作業。

  (5)不宜進行戶外球類運動。

  (6)不宜停留在建築物頂上。

  (綜合自梨視頻、澎湃新聞)

  (原標題:簡直用生命在播報!氣象主播遭雷劈)

責任編輯:王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