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英展』中的密特拉雕像。閆志供圖
中新網北京4月29日電 從4月29日開始,我們迎來了為期三天的『五一』小長假,既是和家人歡聚的時光,也是出游、學習充電的好機會。在文化底蘊深厚的北京,像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首都博物館,都有一大批精彩的展覽『正在進行』,以獨特的方式,講述著展品背後的歷史和知識。
比如,故宮近期有一個『浴火重光——來自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寶藏』展覽,地點在午門東雁翅樓展廳,展覽包括兩百餘件展品,時間跨度4000餘年,有線條粗獷的青銅像,也有雕琢精美的金飾,美不勝收。
『尚之以瓊華——始於十八世紀的珍寶藝術展』則設在了午門展廳,展期一直持續到2017年7月2日,展品包括大量18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尚美巴黎珍寶、繪畫以及各式藝術品。據說,法國盧浮宮博物館等世界著名文博機構及多位收藏家都慷慨出借,提供了諸多古典藝術品,其中不乏部分首次走出法國、甚至首次公諸於世的藝術珍藏。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網站截圖
頗值得一看的,還有設在武英殿的『故宮博物院藏四僧書畫展』,展期截止到2017年6月28日。弘仁、髡殘、八大山人、石濤是活躍於明末清初的四位僧人畫家,畫史上合稱『四僧』。展覽選取院藏『四僧』佳作,力爭將『四僧』最為典型的面貌展示給觀眾。
其實,拋開以上精彩的展覽不說,故宮本身蘊含著相當豐厚的歷史與文化,古建館、鍾表館、珍寶館等一些常設專館也足夠大家細細參觀品味。
在國博,同樣有許多吸引人的展覽。記者數了數,在國博官網『現在展覽』類目中,大約有超過20個好看的展覽,囊括了設計藝術、雕塑、瓷器、玉器等各個方面。

圖片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網站截圖
其中就有之前刷爆朋友圈的『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覽展示了大英博物館豐富藏品中精選出的100件(套)文物,有精致的印加金羊駝、珍貴的『大洪水』記錄板、面部表情精細的三彩文官俑……這些文物以其自身價值帶著觀眾們遨游世界歷史。
此外,國博的一些常設展覽也非常值得關注。比如南10展廳的『中國現代文化名人蠟像藝術展』,依據20世紀中國文化發展史以及文化成就,選取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各方面文化名人,分為國學、文學、藝術三個方面,以蠟像人物為主,還加上了必要的場景、文物、多媒體等展示手段。在這裡,可以看到魯迅、郭沫若、錢鍾書等一大批文化名人的蠟像。

圖片來源:首都博物館網站截圖
要是想看到古代人物動起來,可以去國博的南6展廳,那裡有『國博典藏《乾隆南巡圖》長卷數字展示』常設展。《乾隆南巡圖》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典藏的國寶級書畫珍品之一,全套共十二卷,這次展覽就是根據其中第一卷《啟蹕京師》、第六卷《駐蹕姑蘇》和第十二卷《回鑾紫禁城》制作的巨型動態版數字展覽,觀眾能看到雄偉高大的城牆箭樓、繁華熱鬧的商業街道……穿越一般展示了當時恢宏壯觀的歷史情境。
想知道古代京津冀地區人們的生活什麼樣兒嗎?設在首都博物館的『「金玉滿堂」——京津冀古代生活展』肯定能滿足觀展需求。走到首都博物館地下一層M廳,能看到首都博物館藏『百子如意紋金鐲』、河北博物院藏『鎏金芝鹿紋三足銀盤(唐)』等一大批精美文物,默默講述著過去的時代和生活史。

圖片來源:中國美術館網站截圖
喜歡繪畫藝術的人們,小長假期間也可以去中國美術館轉一轉。在六層藏寶閣,『寶藏經典活化精神——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陳列』就在此地。展覽陳列了齊白石、黃賓虹、吳作人、吳冠中等大師的經典之作。像齊白石的《老來紅蝴蝶冊頁(6/8)》、吳作人的《靜物》……都是參展作品。
只是小伙伴們要注意了,今年五一恰逢周一,故宮、國博、首博、中國美術館一般都會在周一閉館,出發之前還是要去官網查詢展訊是否有變動,以免撲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