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筆
借條6000元
到手2100元
在父親面前,小冰還面露膽怯。她在網上的第一筆貸款,只是為了用來還即將到期的支付寶透支金額。
小冰已經是一個三歲孩子的母親,她稱支付寶的透支,是因為之前買衣服、生活用品、孩子的尿布欠下來的。2013年在成都一所大專學校畢業後,小冰很快戀愛結婚,沒怎麼上過班,『在成都做過手機生意,虧了。』小冰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在成都她也借過好些錢,包括信用卡、銀行貸款、小貸公司借款,都是父親幫她還的,但一部分至今沒有還上。
『成都混不走後,就和老公就回到了蒼溪,跟父母住在一起。』小冰說,回來後,她一年多沒有出去上班,在家帶孩子,今年初纔開始在縣城一家公司上班,月薪2000多元,丈夫幫人開車,一個月有3000元左右。
當她意識到支付寶透支需要還款的時候,她『不好意思跟家裡要錢』,而工資要等到7月中旬纔發放,於是,她選擇了網絡貸款。
6月28日,小冰在網上借了第一筆貸款,根據對方的審核要求,小冰提供了身份證、支付寶的螞蟻積分、支付寶近三月交易記錄、淘寶收貨地址,以及自己QQ通訊錄裡的親戚朋友的電話號碼。
貸款方式為『信用貸款』『借一押一』,借一筆3000元的貸款,扣除『手續費』後,實際到手的只有2100元,而借條上的金額為6000元。貸款期限為7天,7天以內還款3000元,7天以後,每逾期1天,扣除10%的押金,也就是每天要增加還款300元。
一個月拆東補西變17萬元
7天很快就過去了,小冰沒有錢來還這筆貸款,她沒有向父親和丈夫伸出援手。而且自從有了第一筆貸款後,QQ對話框就不斷有人加她好友,問她要不要借錢,於是她又找兩家平臺貸了款,還上了第一筆欠款。還款的時間再次逼近,要還的錢更多,小冰只有找更多網貸公司借錢。從7月10多號到7月20多號的十天左右時間裡,借貸的公司越來越多,能借到的錢越來越少,借2000到手1400,借1000到手700,還款的期限也越來越短,從開始的7天,變成了3天。小冰說,每筆借款,都是通過微信或支付寶轉賬給她的,她還向兩家平臺重復借了錢。到7月25日的時候,她已經預料到這個『雪球』再也滾不下去了。『27號就要開始還款,而且接下來每天都要還1萬多元。』
7月25日晚上,小冰把所有借款人拉到一個微信群裡,然後告訴大家,自己已經還不上了。她把這個事情給丈夫也說了,丈夫跟他發生了激烈爭吵。7月26日早上,她把自己的欠款整理了一下,一共31筆,總共借了8.5萬多,到手5.8萬多元,借條上包含押金的還款金額17萬多元。她離家出走,後被母親追回。
為還款挨著談判只還本金
7月26日早上,接到妻子的電話,將近50歲的老陳從100多公裡外的青川縣開著車子心急如焚地往家趕。女兒此前在成都借的錢,他還沒有還清,在家待了兩年,現在又平白無故地欠下債來。回到家後,他抓過女兒就打,用撓癢癢的竹塊,把女兒的腿上抽出血來。
平靜下來後,他和女兒挨著核對每一筆借款,然後找朋友借了5萬元錢,27日上午,他在女兒列的清單後面留下自己的電話號碼,發到女兒建的群裡,留言『我是小冰父親,要錢找我。』
老陳提出自己的規矩:只還到手的本金,不還利息。老陳不斷接到電話,很多人答應了他的條件,只還到手的本金,並給他消了欠條。
7月27日當天,他總共還了20筆,接下來兩天,又陸續接到電話,答應接受他的條件,他又處理了幾筆,最後還剩下6筆沒有還上。
8月1日中午,有個平臺打電話催款,這筆貸款小冰沒有記在清單裡,她說忘記了。到手1000元,借了10天,對方要求還款1090元,老陳爽快地給對方轉了賬,『這種還說得過去嘛。』
一位在電話中與老陳『談判』的催款人稱,『我借你800元,給中介100元,加上手續費,人工費,成本就是900多元,要你1000元並不過分。』老陳沒有答應,他擔心的是,這些催款人互相都是通的,之前按本金還了,後面多還了,人家會『反水』。有電話打進老陳的手機,他一再地求對方,『確實還不上那麼多,只能還本金,求求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