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焦點新聞
搜 索
九成職場菜鳥都遇『開口難』 職場稱呼也需磨合
2017-08-04 14:21:20 來源:揚子晚報  作者:楊甜子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80後

  被喊『姐』能接受,喊『姐姐』有點崩潰

  『估計不願意被叫「哥」「姐」的都是工作沒幾年的「小孩」吧,他們最怕老!』接受記者采訪時,80後『職場臘肉』許女士完全是一副『見怪不怪』的模樣,『稱呼這件事其實不值得這樣放大,見什麼就叫什麼唄,像我們單位,車間裡的技術工人們都是以「工」來稱呼,「徐工」「王工」,到了我們行政樓裡,大家都喊頭銜,是會計的就喊「王會計」,是經理的就叫「李經理」,分的挺清楚的。』

  許女士回憶,自己剛剛來單位工作時,似乎無師自通就『自來熟』了,『我們是技術類單位,「師傅」和「高工」比較多一些,所以喊「師傅」總沒錯。對於比我大不了幾歲或者是同歲的同事,我會喊他們名字後面兩個字,工作場合還是比較正式的,所以這樣至少嚴肅一些。』單位新來的員工有的時候也會喊許女士『許姐』,『「許姐」還算能接受吧,我至少比新人們大一些。但「許姐姐」就比較崩潰了,雖然目前還沒有人這麼叫過我,但這樣的稱呼我肯定不能接受。』許女士表示,『雖然我們年紀是大了一點,但心裡總歸會覺得不舒服:「我和你有這麼熟嗎?」』

  B調查

  九成新人都遭遇過『開口難』

  面對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同事,職場新人們多少都遇到過『開口難』的問題:叫『姐』顯老,叫『老師』顯得自己太卑微,但他們畢竟入職時間比自己早,總不能直接喊『喂』。接受記者采訪的所有職場新人,九成都遇到過這樣的『開口難題』。

  『我在入職前自認為做好的所有的准備,甚至連公司周邊的小吃店都踩了點,就是為了能夠和同事們有話題聊,能迅速融入新集體。但百密一疏,我獨獨忘掉了准備一下應該如何稱呼單位的同事。』女生李子君說,『大學裡雖然也選了就業指導課,但老師們並沒有教過我們這方面的內容,所以自己一下子發蒙了。』

  『好在我進的是一家文化類的單位,見人都喊老師,而且他們的確是帶我入行的老師,所以這麼叫還顯得親切。』在一家廣告公司入職一年的小王說。網友『面癱君』說,自己在稱呼這個問題上的確尷尬過好幾回。『我自己是本科畢業就工作了,第二年單位來了個研究生畢業的新人,年齡明明比我大,還拼命地喊我「姐」,我很崩潰,不知道該不該告訴她年齡真相。』

  C建議

  專家:職場稱呼也有『磨合期』

  不僅是職場新人們不知道該如何『學喊人』,職稱『臘肉』們也沒少腹誹過新人的表現。在網上,吐槽『職場菜鳥』不懂如何喊人的帖子並不少見。也有網友表示,這樣的吐槽太過『玻璃心』。

  對此,人力資源專家、江蘇百得人力資源集團副總裁姜文銳認為,職場的稱呼的確考驗『情商』,大方得體的稱呼的確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方有職務時,可以直接喊「某主管」「某主任」,在一些生產型的企業,則可以稱呼「某師傅」這些都要根據企業的性質以及組織文化來定。如生產型企業講究傳幫帶,所以被稱呼「師傅」是很光榮的。』

  姜文銳舉例,『對於一些服務型的單位,在公開場合還是應該叫頭銜為主,這樣顯得比較正式,在私下裡,顯得親切時可以稱呼「某哥」「某姐」。但這樣的稱呼不應帶到工作中去,如開會時,你肯定不可能直呼某位同事「某姐」。』

  到底應該怎樣稱呼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同事纔算大方得體?姜文銳表示,職場稱呼也有『磨合期』,『老臘肉』們的吐槽也好,新人的『戰戰兢兢』也罷,都會隨著工作磨合的增加而化解,『繼續舉例,假如你新進單位時,稱呼一位比自己大兩歲的同事為老師,但對方卻表示不要稱呼自己為「老師」,可以直呼其名,那麼接下來,你們之間的稱謂就可以稍作修改。這並沒有固定的「模板」,而是要根據和同事之間的相處模式來決定。』

責任編輯: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