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90後』是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下獨生子女的第一代,除了少數人的父母符合國家政策而生了兄弟姐妹,其他的都是家中的獨苗。1979年,中國有607萬個家庭領取了獨生子女證。曾幾何時,在相親市場上,獨生子女是一項優勢,代表著『家裡只一個孩子,不會有人跟你爭財產,也不用貼補弟弟妹妹』等潛在意思。但如今,30年過去了,中國正全面迎來『421家庭』時代,養老及生活壓力著實給當代中國青年出了一道難題,也改變著獨生子女的擇偶觀。以前有『娶妻不娶帶弟女』的現象,可幾年時間過去,現在家中有兄弟的女孩相親時卻更受歡迎了,究其原因居然是人口老齡化。
世界變化太快,從『被人嫌』到『香餑餑』
大學畢業之後,易玲進了一家合資企業,幾年之後,就昇職成了主管。因太醉心於事業,易玲的終身大事被耽誤了。27歲時,易玲的爸媽急得不得了,不停地催她相親找對象。易玲對相親並不排斥,事業穩定後,她便積極和各方介紹來的男孩相親。
可是,易玲的相親之路並不順利:有些男士得知她的基本情況之後,就打了退堂鼓;有的在第一次見面之後就『相忘於江湖』;還有那麼一兩位,明明見面時雙方滿意,後來的接觸也感覺不錯,卻忽然就發一張『好人卡』:『你挺好的,但我們還是做朋友吧。』
易玲很郁悶,雖然比不上那些大城市的『白富美』,但綜合來看,自己條件明明不差啊。在她的追問之下,一位給她做過介紹的大姐支支吾吾地提醒她:『男孩的意思是,你還有個弟弟在讀大二,聽說也不是什麼很好的學校,以後是要靠你父母的吧,說不定還要靠你……』
易玲的確有個弟弟,比她小7歲。知道了原因,易玲還是想不明白,相親的人是自己,和弟弟有什麼關系?後來幾番追問,她終於搞明白了!
相親的『80後』『90後』大多是獨生子女,在男方看來,女方如果是有姐妹或者兄長,那還尚且能夠接受;可如果有個弟弟,尤其是姐弟年齡相差比較大的,那很有可能是一枚隱形炸彈。且不說遺產繼承打折扣、女方娘家會偏愛弟弟,萬一弟弟不爭氣、岳父母又是甩手掌櫃,就多了個大負擔:弟弟上學,姐姐貼補;弟弟求職,姐姐幫忙跑腿;甚至弟弟結婚,姐姐也要掏錢。這還是弟弟?明明多了個兒子!雖說『娶妻不娶帶弟女』這種說法過於武斷,但是相親本來就不是知根知底,與其結婚以後麻煩一個接一個,還不如開始就『一刀切』。
易玲細想之後,覺得男方這樣的想法和做法也能夠理解。在後來的相親中,易玲心知自己這個『隱形劣勢』,也不好意思對男方再多加挑揀。最後,她和一個條件較次的相親對象結了婚。
婚後生活雖然平淡,但也安樂。五年之後,易玲的下屬阿亮開玩笑要她介紹對象,易玲就問他要什麼樣的女孩,阿亮說了一下自己的喜好。其中有一點易玲以為自己聽錯了,因為阿亮說:『最好家裡有哥哥或弟弟的。』
不是說『不娶帶弟女』嗎?易玲找阿亮解惑。阿亮說,現在的傳統還是兒子養老為主,如果妻子有兄弟,以後岳父岳母的養老負擔,就落到了小舅子身上。就算小舅子再沒錢,至少能在精力上時間上,分擔大部分。阿亮說:『我就是獨生子女,一想到以後我要養兩位老人,就覺得壓力大,所以經不住再來兩位老人了,要娶個有兄弟姐妹的妻子。』
易玲不得不感嘆,這世界變化太快啊!她還了解到,現在有兄弟姐妹的女孩子,在公園相親角可是香餑餑!
『我一定會生二胎的,我公婆我爸媽還有我老公,都催著我生,我自己也想生。因為我們現在就感受到了獨生子女的壓力,以後一定不能讓我女兒也有這樣的壓力。現在我們雙方父母都退休了,都想和子女住,都到我家來了,爭著照顧我女兒。
『我爸媽常說,以後他們生了重病千萬不要治,不要浪費錢,而且我們工作忙,也不要浪費時間去照顧。每次他們這樣說,我就感覺好心酸。其實老人哪有不生病的,我媽媽前不久就因心髒病住院了,我爸爸怕我們累去照顧了兩天,結果也病倒了,家裡真的是一團糟,這就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我婆婆說,要是我和老公有兄弟姐妹就好了。當初和我老公結婚,都是看中了對方是獨生子女,現在想來是沒有從長遠看。』32歲、結婚四年的肖女士,現在是某商場宣傳文案,對於找對象要不要找有兄弟姐妹的,她用自己的事例側面回答了這個問題。
36歲的文先生和妻子都是獨生子女,經歷了岳母生病的事之後,他非常羡慕自己的同事,『我同事的妻子有一個弟弟,雖然弟弟並不是很有能力,以前他也貼補過小舅子,但兩姐弟感情很好,凡事有商有量。他岳父去世時,小舅子承擔了大部分喪葬事務,他和妻子就是打幫手。他妻子堂弟堂妹、表弟表妹也多,之前岳父來長沙治病,晚輩們都找關系幫忙。而我岳母生病的時候,真的就是我和妻子扛,好辛苦!到這個年紀纔明白,人纔是最得力的條件。我現在就覺得,找一個有兄弟姐妹的妻子,在以後的婚姻中還是有很大幫助的,我就是這樣給我表弟建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