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習證明上弄虛作假,大學生則是對自身的信用嚴重不負責任,任何高校都不能助長這種歪風邪氣,相關執法部門、電商平臺都不能放任這種違法甚至犯罪行為,還要禁止任何企事業單位為大學生提供虛假實習證明,可以考慮納入紀檢監察的范疇。
暑期過半,一紙蓋有單位紅色公章,並配有『評語』的實習證明,成為一些在校大學生心中的『剛需』。記者調查發現,暑期學生實習高峰期,部分網絡電商平臺出現『實習證明』交易,售價普遍在數十元至數百元之間,並可根據購買者要求進行『私人定制』。此外,根據實習證明中單位、公章、評語的不同,售價也相應有差異。有賣家稱,每年到8月份左右,都能接到不少問詢,其中絕大部分為在校大學生(8月8日《新京報》)。
對於大學生而言,一份實習證明承載著青春的汗水記憶,標志著雛鳥的第一次振翅試飛,通過社會這個人生大考場,檢驗自身的知識水平、抗壓能力等綜合性素質。高等院校要求學生暑期參加實習,其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走出校園擁抱社會,提前感受社會競爭的殘酷與現實,找准自身的知識能力短板,並在今後的學習中不斷查缺補漏,完善自我、提昇能力。不少大學生要麼是准備考研無瑕參加實習,部分大學生不願實習則是出於畏懼心理,不願意吃苦受累、不願意接受批評,然而畏懼實習纔是最令人擔懮的問題。畏懼實習的心理導致某些大學生缺乏實踐能力,畢業之後則想方設法逃避就業,缺乏社會經驗讓其到處碰壁、走彎路,為防止這種現象,高等院校普遍采取暑期實習與學分掛鉤的方式,倒逼學生走進社會參加實踐。
盡管高校普遍要求暑期實習與學分掛鉤,可是不可否認,部分高校對學生實習狀況審核不嚴,就催生了買賣實習證明的利益鏈,在部分電商平臺,一些賣家出售加蓋有單位公章、並配有工作評語的實習證明,幾乎可以亂真,而且價格低廉,有些只需幾十塊錢就能搞定。從外觀上看,這些網購的實習證明具有實習單位、實習內容、評價等,並標注日期,同時加蓋公章,足以亂真,然而這些公章則以偽造為主,記者與實習證明中的『蓋章單位』聯系,某醫院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表示,醫院公章由專人看管,有著嚴格的申請和使用流程,並沒有與外部企業合作。根據法律規定,在電商平臺上出售實習證明涉嫌非法經營行為,而按照《刑法》規定,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依據其情節及造成的後果,可被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遏制買賣虛假實習證明,不能依賴執法機關的事後治理,必須堅決進行源頭性整治,毋庸置疑,高等院校嚴格審查實習證明的真實性,就是遏制非法買賣實習證明的關鍵性環節,高校應該守土有責。高校還可以進一步完善制度,例如要求大學生提供實習證明的影像資料,規范實習成果的認定標准,讓實習證明的內容更加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