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萬象
搜 索
『墨子號』的成功體現科技創新底氣
2017-08-15 16:43:29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日前,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研究團隊的兩篇文章;今年6月,研究團隊的另一篇論文發表於學術期刊《科學》上。這三篇論文的發表,標志著『墨子號』僅用一年時間就完成了預設在兩年時間內實現的三大科學目標,不僅使我國繼續保持在量子通信方面的國際領先地位,還將為我國開展空間尺度量子物理研究奠定科學和技術基礎。

  『墨子號』計劃提起之初,不是沒有質疑和猶豫,這是前人從未嘗試過的實驗。但是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為首的研究團隊,就有這種創新的底氣,就要開創前人沒有走過的路。

  創新的底氣,源於量變到質變的不斷積累。科學研究從來沒有捷徑,『墨子號』的成功也並非一蹴而就。早在2003年,潘建偉團隊就提出利用衛星實現星地間量子通信、構建覆蓋全球量子保密通信網的方案。此後的十幾年間,團隊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地攻克一個又一個科學和技術難關,纔讓『墨子號』成為天上最亮的『科學星』。

  創新的底氣,源於中國科學技術整體實力的提昇。『墨子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衛星的設計、關鍵元器件的研發、運載火箭能力、雷達測控技術等各個方面的配合,出現哪一塊短板,都將導致實驗的失敗。山高萬仞,大地為基。正是中國科學技術的整體進步,為創新實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纔讓科學家們的雄心得以實現。

  創新的底氣,源於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墨子號』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南京天文儀器有限公司、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研究機構和單位都參與了『墨子號』實驗。建設創新型國家,提昇科技創新能力,既需要各學科百花齊放,也需要在關鍵領域、優勢學科集中力量進行重點突破。

  『墨子號』的成功,是中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縮影。中國散裂中子源、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等大科學裝置相繼建成,載人航天工程順利實施,科研論文引用率不斷提高……近年來,在基礎研究、戰略高技術、公益性研究等方面,中國科學技術均有亮眼表現,整體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

  這些成就,不僅有力地支持了創新型國家的建設,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堅實的科技保障,也振奮了民族精神,鼓勵著我們每一個人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為了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提前完成三大科學目標,是『墨子號』的新起點,研究團隊將在未來一年中開展更多科學實驗。『墨子號』的故事還在繼續,中國科技創新的步伐,永不停歇。(柯濟)

責任編輯: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