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癥康復機構的『自閉』縱容了粗暴訓練
《新京報》8月15日報道,近日多名自閉癥兒童家長反映,孩子在北京森熙教育昌平校區接受康復訓練期間,遭到老師的『粗暴對待』。該機構一直以保護『商業機密』為由,不允許家長查看上課監控記錄。事後披露的監控視頻顯示,老師按著孩子的頭,強迫其做蹲起運動,甚至用繩子拖著孩子在地上走。目前,兩名教師已被機構開除,朝陽公安分局也已介入調查。
事件發生後,康復機構開除涉事教師,這種『甩包袱證清白』的傳統手段,在當下顯然難以平息輿論的質疑。
自閉癥兒童在語言、交流以及感知覺運動等方面存在發育障礙,這些孩子往往無法與外界正常交流,無法表達自己,需要通過專業機構來進行康復訓練。涉事機構正是針對有輕微自閉癥傾向的兒童進行康復訓練的康復機構。據報道,該機構康復訓練價格不菲,每月半天托收費9000多元,全天托收費1.4萬元,而這樣高昂費用對應的是怎樣的訓練呢?所謂專業訓練,大部分時間其實是老師陪著孩子看電視。看過監控記錄的家長稱,3個小時的課程,真正上課時間只有15分鍾。在這短暫的訓練時間裡,孩子因為老師的『粗暴』訓練而形成心理陰影,這引爆了眾家長的情緒。
不透明,不公開,不溝通,始終縈繞著這家康復機構。家長表示,該機構一直以『商業機密』為由,不允許家長查看上課監控記錄,而其他機構都是開放的,還有大屏幕讓家長看上課情形。當家長們趕到學校查看監控記錄時,竟發現7月26日~8月2日的監控記錄已經被人為刪除。一家康復機構能有什麼『獨特秘訣』,以至於要像保護祖傳藥方一樣秘不外傳,甚至不顧規范刪除記錄?
康復機構這種『自閉』行為,顯然不利於自閉癥兒童的康復訓練。家庭、社區、醫院、康復機構是乾預自閉癥兒童的主要場所。在家,自閉癥兒童的監護者是家長,而在康復機構,則是教師。因此教師與家長緊密配合,纔能最好地輔助孩子康復,這也符合康復機構的職責。實踐中,家長容易出現情緒問題,可能影響與老師的配合,甚至妨礙老師的正常訓練。因此康復機構更應該積極與家長實現無障礙溝通,針對自閉癥孩子的身心問題探討和交流,實現機構訓練與家庭教育的良好配合。
該機構『自閉』的管理模式,不僅導致家長不能與康復機構達成共識與合作,還造成了外界對機構、教師監督的缺位,縱容了部分老師肆意『粗暴對待』自閉癥兒童的行為。這警示其他相關康復機構,必須保持公開與透明,讓老師與家長更好地溝通與協作,也讓老師接受來自家長的監督,從而保障自閉癥兒童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