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焦點新聞
搜 索
治理『號販子』 超6成受訪者希望掛號需身份核實
2017-08-17 10:50:09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王鳳 杜園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69.1%受訪者認為大醫院醫療資源不足,看病難問題依然凸顯

  記者實地考察發現,北京某三甲醫院門診樓裡,還放置著今年2月份發布的嚴厲打擊號販子的『重要通知』,並規定建檔建卡時,每部手機最多只能關聯8個就診人。醫院門口的保安介紹,來來往往的人群中有便衣警察,專門打擊號販子。但記者發現,在醫院門口往西100米左右,仍有『號販子』在不斷詢問:『專家號,有需要的嗎?』

  近年來相關部門一直在治理『號販子』,如今這一現象有何變化?43.4%的受訪者認為比以前減輕了,23.9%的受訪者認為比以前更嚴重了,22.6%的受訪者覺得沒什麼變化,10.2%的受訪者表示不好說。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保障研究所副教授呂蘭亭說,隨著醫改的深入,現在掛號已經可以通過現場、電話、網絡等多平臺實現,掛號預約制也已經得到了極大地普及。『拿北京來說,4月8日改革到現在,到三甲醫院掛專家號的難度已經得到極大的緩解』。

  梁蘇認為,外地人來看病,很多不懂流程,又不能在北京多待,只能找黃牛。『大家還是覺得要去大城市的大醫院看病纔放心,如果願意去所在縣城、地級市、省會等地的醫院,就不會有這麼多人在大醫院門口紮堆,黃牛現象也就少了』。

  為什麼『號販子』屢禁不止?調查顯示,69.1%的受訪者認為大醫院醫療資源不足,導致看病難問題依然凸顯。其他原因還有:號販子違法成本低、利潤高(53.0%),患者對大醫院、專家號有非理性追求(47.1%),以及灰色利益鏈延伸,相關方存在利益尋租(39.2%)。

  89.8%受訪者認為『號販子』對醫療秩序產生了不良影響

  呂蘭婷認為,一方面,目前仍然有很多人不是特別了解預約制等改革措施,號販子就利用這其中的信息不對稱獲利。另一方面,人們對『到底什麼病需要到大醫院、三甲醫院』的認識不夠,『這種專業意見應該由社區醫生給出,如果在離家、離單位最近的社區醫院能解決,那就不需要去大醫院擠佔資源』。

  『號販子』屢禁不止,極大地影響了醫院就診秩序。本次民調顯示,89.8%的受訪者認為『號販子』對醫療秩序產生了不良影響,其中,46.8%的受訪者表示影響很大,43.0%的受訪者認為有些影響。

  『醫院門口聚集著號販子,給我的感覺就是管理不正規,這讓我對醫院的印象也會打折扣。』廖紅認為,對於號販子,醫院也有責任和義務去管理,建設好自身形象。

  『現在存在的「看病難」問題,在分級診療推行過程中會慢慢得到緩解。』呂蘭婷認為,當下號販子依然存在,一是說明我們的宣傳工作還可以加強;二是對號販子的治理還存在比較大的權責問題,『這件事到底誰應該管、誰能管、能管到什麼程度,還不是特別清晰』。此外,還存在看病優先級的問題,有限的醫療人力資源等如何分配,『醫改就是從根本上掐斷號販子存在的意義,這纔是最關鍵的』。

  要有效治理『號販子』,68.2%的受訪者希望在掛號時增加相應的身份核實程序;56.0%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制定專門治理、打擊『號販子』的辦法;52.1%的受訪者認為醫院方應堅持零容忍常態化打擊;37.9%的受訪者認為患者應理性就醫,降低對專家號的非理性需求。

  本次調查中,36.9%的受訪者來自一線城市,40.7%的受訪者來自二線城市,16.9%的受訪者來自三線城市,4.6%的受訪者來自四線城市,0.9%的受訪者來自鄉鎮農村。

首頁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