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萬象
搜 索
『新晉』世界地質公園阿爾山:從邊境林區到國際旅游熱地
2017-08-20 19:07:08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張瑋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中新社阿爾山8月20日電題:『新晉』世界地質公園阿爾山:從邊境林區到國際旅游熱地

  『阿爾山是中國北方的一個邊陲小鎮,從百年林區轉身成為國際旅游熱地,這裡不僅吸引著中外游客,也吸引著國內外學者、商界及政府部門,將它打造成當地綠色經濟發展新名片。』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元在『第二屆阿爾山金融科技論壇』上發表賀詞時如是說道。

  資料圖:深冬季節的阿爾山霧?美景一直都是不少人心中的向往。尚軍攝

  第二屆阿爾山金融科技論壇20日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阿爾山市舉辦,中外百餘名金融界專家學者齊聚於此,探尋全球綠色經濟發展之路。

  阿爾山位於內蒙古興安盟西北部,總面積餘7400平方公裡,橫跨大興安嶺西南山麓,西與蒙古國接壤。當地有火山、溫泉、森林、草原、冰雪等豐富的旅游資源,森林覆蓋率超64%,綠色植被率達95%,因空氣中含有極高的負氧離子,外國游客曾贊譽阿爾山的空氣『可以罐裝出口』。

  阿爾山市旅游局局長白峰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介紹道:『1996年以前,阿爾山就是邊境林區小村落,這裡逾80%的民眾均為林業工人及家屬,都靠山裡的野菜和魚過日子。由於阿爾山地處中蒙邊境,1996年被確立為地級市,政府開始搞建設,吸引外資、發展旅游經濟。』

  據阿爾山市政府提供資料顯示,1998年,阿爾山全面啟動『天然林保護工程』,采伐量逐年減少,直至全面停伐。當地政府依托阿爾山自然資源和林俗文化,帶領當地民眾開啟林業轉型之路。

  『直到2009年,當地旅游發展初具規模,游客量井噴式增長,7月至8月的賓館可謂「一房難求」。』白峰說,『隨之發展起來的便是家庭游和家庭賓館之類的旅游附加產業。』

  白金鳳在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裡開著一家家庭游,兩層樓的木頭房子,包含食宿。她告訴記者:『每年旺季時,我這裡都得提前一周預定,餐廳的十幾個員工根本忙不過來。我們從小見怪不怪的林子居然變成了中外游客眼中的寶貝。』

  2012年當地全面禁伐,截至目前,阿爾山境內有6.8萬人口,從事旅游業的逾5.4萬人。2016年,當地實現旅游總收入38.5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7%。

  旅游為阿爾山轉型提供了良好契機,當地利用優越的生態環境、亞洲第一大功能性礦泉群和獨特的林俗草原文化,將百年林區轉變為中外知名旅游目的地。近幾年,更是吸引了美國、英國、日本、瑞典等國及港、澳、臺地區的游客、科考專家。

  2017年5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第201次會議上,決定正式批准阿爾山中國國家地質公園加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成為中國第34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阿爾山市市長李賀在論壇上表示,阿爾山被評為世界地質公園無疑是對當地地質地貌、生態環境的肯定,也將為阿爾山旅游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接下來,阿爾山將在生態、森林、國土、水源等保護規劃的基礎上,以保護為先、合理開發利用,堅持走綠色經濟的路子。(完)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