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宏
號再多也要保質量
記者:每個病人平均3-5分鍾,如何保證診療質量?
朱立宏:每天100多個號,90%以上是復診病人,要做的是問變化,找出病情加重或減輕的原因,並據此調整處方,這個過程很快,甚至不需要3分鍾。而對於新病人,要盡可能全面地掌握患者情況,有時需要10分鍾以上。
記者:為何堅持每周調一次處方?
朱立宏:醫生對疾病的認識是一個摸索、循序漸進的過程,病人的病情也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不斷調整處方可以給患者最准確的治療。處方開長了,如果吃了沒效果,連糾正的機會都沒了。
記者:您認為好醫生有哪些標准?
朱立宏:一方面技術要過硬,另一方面要有為病人服務的精神。
一盒針灸針患者珍藏9年
為朱立宏買來煎包和豆漿的,是老病友餘久楠。
餘久楠的老伴韋師傅患有帶狀?疹後遺癥神經痛,發作起來如刀割、電擊,很難根治,經人介紹找到朱立宏的門診求助。因為是初診,朱立宏問得很詳細。接下來的1個月,他每天為韋師傅紮針灸,並依據病情變化每周調整處方。
如今9年過去,那種撕心裂肺的疼痛再未出現,韋師傅對朱立宏心存感激,多年來一直珍藏著當初朱醫生為他治療時使用的針灸針。
出於對朱立宏醫術的信服,餘久楠不知不覺當起了『醫托』,每每碰到親戚朋友生病,都會建議他們找朱醫生看看。
『他從早上7點多開始看病,經常到下午1點多纔能看完,緊接著是下午的門診。怕上廁所耽誤病人的時間,他往往一天門診下來不喝一口水。』餘久楠告訴武漢晚報記者,有一年冬天天特別冷,她進診室發現櫃子上的盒飯已經涼透,一問朱醫生沒有微波爐熱飯,心裡很不是滋味。打那以後,她每次看病都會故意晚一點,順路給朱醫生帶個熱飯熱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