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與法
搜 索
近3成大學生月生活費超1600元 社交開支僅次於吃穿
2017-08-23 10:10:01 來源:北青網-北京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部分學生缺錢時使用『互聯網借貸』

  如果生活費超支會怎樣解決,是找父母要還是另尋其他辦法?針對這一問題,調查數據顯示,向父母要和兼職賺錢者佔到半數以上,是最為主流的方式,此外,約有10%的學生嘗試用互聯網金融產品來『江湖救急』。中國傳媒大學大二學生小熊一個月的生活費是1800元,在同學中間處於中等水平。『大頭用在吃飯聚餐上,剩下的錢用在衣服化妝品上。』小熊說,在食堂吃一頓飯要十元左右,加上買水果、酸奶和同學外出聚餐的費用,每月光花在吃上的費用就近1000元。

  雖然每月的生活費不算少,小熊也有捉襟見肘的時候。『每當錢不夠的時候就會找我媽,雖然會很不好意思開口。』小熊也曾試著用螞蟻花唄等網貸軟件來緩解『生存』之急,但有一次沒還上,只能尋求媽媽的幫助。『這算得上是死循環吧,這個月月底花了,下個月月初再還上,然後月底又不夠花了。』小熊估計,身邊有大約九成的同學在生活費不夠的情況下會使用網貸,『經常在朋友圈看到同學吐槽還不上網貸了。』

  不少學生希望父母能『一次性打款』

  北青報記者在調查中還發現,大多數學生表示父母是按月給生活費。但受訪的學生中有不少人提出,希望能夠有『財政自理』權利。『上了大學,家長應更相信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改變高中時期的管教方式。』

  黃勇(化名)是北京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的一名學生,開學上大二,北京人。他告訴北青報記者,大一時,他父母仍像他在中學時那樣,每月把生活費打入他的銀行賬戶。而且,這筆生活費僅限伙食費、校內生活雜費、電話網絡費、交通費等必需項目。他若想買衣服、鞋、電子產品等『大件』、交際吃飯、旅游等等,都需要向父母申請。『雖說我爹媽通常都會同意給我錢,但眼看我20歲的大小伙子了,總伸手要,實在難受!』

  黃勇的解決方案包括兩部分。一是打工,二是向父母申請財政自主權。『我找了點兒寫小程序的活兒,賺不了多少錢,總算是手頭靈活一點兒。』同時,他積極向父母申請財政自主權,希望他們能『把一學期的生活費一次性給我,我自己靈活掌握』。黃勇把自己大一下學期的花銷寫了一筆比較詳細的賬給父母看,向他們說明自己並沒有亂花錢。經過一個暑假的爭取,現在父母已經把大二上學期的生活費一次性打入了他的賬戶。『一共9000元,是我上學期各項花銷的總和吧。』他說。

責任編輯: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