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8月23日電 上海市政府新聞辦23日說,全市『菜籃子』消費規模已達日均7萬噸,為保障『菜籃子』安全,上海既在本地郊區建立蔬菜生產保護區,又面向全國建立大市場,並在國內率先以地方立法方式推行『菜籃子』質量追溯制。
上海現有2700萬消費人口,每天消費農產品約7萬噸。其中,綠葉菜主要由上海本地提供,其它農副產品八成以上來自外地。
上海市農委蔬菜辦主任史明說,上海正在推行本地蔬菜生產保護區制度,在全市范圍內劃定蔬菜生產保護區50萬畝,鼓勵發展『蔬菜鎮』『蔬菜村』,提高蔬菜生產保護區內連棟大棚等設施菜田的建設水平,推進蔬菜生產機械化,實現『機器換人』,在蔬菜采收等勞力成本較高的環節,推廣自動化技術和設備,提高蔬菜生產效率。
上海還推進保護區范圍內各類涉農資金整合和統籌使用,優化蔬菜補貼政策效能,由生產補貼為主向綠色生態延伸,進一步完善綠葉菜成本價格保險機制,保證菜農基本收益。
上海總體『菜籃子』供應,主要依靠面向全國的大市場和大流通。上海已在全國建立農產品供應基地1100個,逐步建立緊密型產銷合作關系,把統一標識、物流標准等現代管理經驗延伸到產地。
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吳星寶說,上海『菜籃子』的大市場、大流通,以『大數據』技術為支橕,已在屠宰、加工、批發、配送、零售等主要環節建立追溯系統,覆蓋率達九成。上海還率先實施追溯制度的地方立法,將食品安全信息追溯體系納入法制化軌道,建立全市統一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臺,實現與現有各行業追溯系統的對接和上下游信息的『全程』聯通。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新聞
熱點新聞
圖片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