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萬象
搜 索
該不該罰?北京地鐵換乘有人逆行隱藏安全風險
2017-08-24 16:51:53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曲經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10號線換乘4號線10分鍾內上百人逆行

  隱藏安全風險乘客逆行該管

  地鐵是城市最便利的出行工具,所以乘客最多。為了維護站內秩序,在地鐵通道中最醒目位置都有指示牌。但是記者發現不少人為了省時『抄近路』逆行而上。那麼逆行的都是什麼人?逆行又有哪些安全隱患呢?

  上班族趕時間硬著頭皮逆行

  家住房山,工作地點位於東單的小孫是一家證券公司職員,地鐵是他每天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單程耗時兩小時。他把手表、手機都調快了10分鍾以督促自己早些出門,但每天依舊為趕時間奔跑。

  『地鐵的時間是固定的,只有去地鐵的路上和換乘能擠出來一些時間。』小孫說。9號線換乘1號線是他每天的必經之路,前不久他發現了一條『捷徑』,就是逆行。也就是說,在站內『禁止通行』的路段逆流而上。

  『逆行的人必定非常熟悉周圍的環境,所以從哪個禁行通道上去心裡是有數的,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捷徑」。』小孫介紹說,他摸索的這條逆行線實際是一進站口預留的通道,所以並未完全堵死,這纔有了逆行的可能。

  逆著人流走,也讓小孫忐忑不安,除了貼邊兒行走、主動避讓之外,小孫還要迎接撲面而來的鋒利眼神。可為了省時,他只能硬著頭皮走。

  走訪中記者發現,尤其是換乘路徑來去距離相差較大的地鐵站逆行情況較多。記者來到北京地鐵復興門站,2號線換乘1號線只需下一層樓臺階,而1號線換乘2號線則需繞行三四百米的距離。盡管有『禁止由此去上層站』的大標語、『復興門丁字換乘口一律不准逆行』的公告提醒,部分乘客依舊選擇『逆行而上』。

  『每天都有人逆行的,不只是早晚高峰。最多的時候有五六個人一起逆行。』換乘口的安保人員說。遇到逆行的人,他一般選擇勸阻,沒有硬攔。『如果別人要硬闖你也攔不住呀!但如果是老人或者行動不便的殘疾人,那我會讓他們上去』。記者走訪發現,與近些年新修地鐵線路不同,較早開通的一號線二號線等老站幾乎沒有直梯或扶梯,且換乘路徑較遠,遇到弱勢群體地鐵工作人員也不忍心勸阻,但表示『禁止通行』並非愛心通道。

  引導員提示禁行遭罵受委屈

  『每天要被罵個十來次。』地鐵軍事博物館站站廳工作人員小霍告訴記者,他工作的區域就是所謂的逆行禁路區。『1號線和9號線請往下走。』每天從早7點到晚7點,這句話要喊幾百遍。

  據了解,這裡逆行的情況並不多,一天能碰到十幾二十個,有些人走錯了,一經提示便調轉方向,但有些人不同。『直接飆髒話,頭也不回往上走,我就不相信那麼大的「禁止通行」她看不到。』小霍抱怨說。逆行的人雖不多,但此情形幾乎每天上演。為了避免衝突造成不必要擁堵,他只得咽下這口氣。

  小霍告訴記者,逆行帶來的安全隱患不是一時的,最怕的是『羊群效應』。小霍解釋道,逆行的人不顧規矩走的人多了,如果攔不住,遇到逆流高峰很可能出現踩踏事故,後果不堪設想。

  不過記者體驗發現,即便逆行也不會省多長時間。記者根據指示牌提示,9號線換乘1號線順行需5分鍾,逆行3分鍾左右,但遇到高峰期客流量大時,逆行會造成人群擁堵,反而更加浪費時間。

  同樣,記者在地鐵海淀黃莊站發現,4號線換乘10號線知春裡方向,有乘客從4號線站臺上到站廳之後走左手邊柵欄裡的小路,但事實上這條路是10號線換乘4號線的通道,通道入口處明確標示『禁止通行』。記者定時的10分鍾時間裡,逆行人數上百人。記者在其他換乘站也都發現不同程度逆行情況。

  地鐵逆行和一些人的意識有關,在采訪過程中,記者發現諸多乘客盡管沒有逆行行為,但對逆行的危害認識不足。『左邊順行通道人滿為患,右邊禁行通道卻空著,為什麼不可以最大限度利用資源呢?』在五道口上班的王先生對記者說。他提到的地鐵換乘站涉及10號線和13號線,記者在地鐵部門官方網站上看到,最近一天的客流量均以百萬計。『小規模的逆行現象看似無害,但面對北京數以千萬計的客流量,所有幾率都翻了倍數。』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朱濤強調,地鐵客流量伴隨著列車抵達,人流呈現脈衝狀的不平穩性,禁行通道看似門可羅雀,不過是暫時的問題。

  『換乘站逆行現象還可能反映了一些歷史遺留問題。』朱濤曾在此前的蹲點調研中發現,北京地面交通的主要堵點集中在『進環路與出環路挨得很近的路段』,高峰時段擁堵無法避免。按照這個邏輯,隨著城市地鐵線路逐漸加密,單線站變成換乘站,從服務一條線變成服務兩到三條線,如果該地鐵站設計規劃中沒能將此類因素考慮在內,換乘需要繞行,逆行情況就會明顯增多。

  地鐵逆行該不該處罰?

  那麼在地鐵站中逆行是否會受到處罰?有沒有相關法律法規對該行為進行約束?對此,記者聯系了交通委交通執法總隊,但工作人員表示無法提供相關信息。地鐵運營方一位老員工表示無奈,『作為企業我們沒有執法權,更無權處罰,所以也只能倡導文明乘車。』

  『人民地鐵人民治嘛!』鐵路運營方希望,『工作人員盡到勸導義務,提供志願服務,可以讓更多的乘客加入到制止不文明行為的隊伍中。』古人有雲,倉廩實而知禮節,我們期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普及,能夠讓人們自覺遵守秩序。不過,對於地鐵高峰時段趕時間的剛需乘客而言,軟措施遠遠不夠。

  朱濤表示,地鐵站內逆行拷問著公共安全問題,單憑道德約束風險大。提到安全隱患,他聯想起幾年前上海黃浦江邊的踩踏事件,就是由於人流逆行導致的安全事故。『雖然北京地鐵在高峰時段實行限流、導流措施,並配有三級預案,一般情況下踩踏事故是在可控范圍內的,但一旦遇到突發情況,比如特殊的響動,在不明事實的緊急狀態下,大規模的無序狀況仍可能發生。逆行無疑增加了很大的風險。』

  『目前在地鐵站內最常見的引流、導流措施就是用柵欄隔開,通過指示牌引導,盡管有的乘客感到不舒服,但這是北京地鐵每天能夠順利運送千萬乘客的保證。』朱濤認為,行人地鐵站內逆行考驗著地鐵管理的精細化水平。『或許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人臉識別技術以及社會誠信機制建立等硬措施會倒逼乘客遵守秩序吧!』

責任編輯: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