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市停車資源普查報告8月30日在京發布杜燕攝
夜間停車矛盾突出
按夜間22:00後的實際停車情況,報告顯示,北京城鎮地區夜間停車需求為384萬輛。其中,二環內夜間停車數量23萬,佔比6%;二環至三環夜間停車數量47萬,佔比12%;三環至五環夜間停車數量136萬,佔比36%;五環外城區夜間停車數量54萬,佔比14%;五環外郊區夜間停車數量124萬,佔比32%。
從夜間停車類型分布來看,全市城鎮地區居住類夜間停車共計268萬輛,佔比70%;公建類夜間停車共計58萬,佔比15.0%;路側佔道夜間停車共計52.0萬,佔比14%;其他夜間停車共計6萬,佔比1%。
報告顯示,車位與停車需求從全市及按不同環路區分的供需關系上看似總量相當,而實際情況是基本停車位與出行停車位總比例失衡,且居住類、公建類以及路側佔道三種主要類型的供需關系各異,其中居住車位嚴重失衡,缺口量大,夜間停車供需矛盾突出。
居住停車需求與居住停車位比例為1:0.63(應為1:1),出行停車位比例為1:0.42(應為1:0.2)。可以看出,雖然停車需求與車位供給大體相當,但居住停車位與出行停車位的比例嚴重失衡,出行車位比例偏高,居住停車位總量明顯不足,夜間居住停車矛盾突出。
從不同的空間區域看,五環內,車位充足區佔比0%,嚴重缺位區佔比65%;三環內,車位充足區佔比同樣為0%,嚴重缺位區佔比高達84%。這表明不同區域供需矛盾程度差別顯著,停車資源與需求分布並不均衡,中心區供需矛盾更為突出。
公共建築夜間仍有60%空閑
報告指出,目前各類停車資源夜間利用率不均衡,居住區的車位利用率飽和或車位嚴重不足,公共建築的車位利用率仍有空間。北京市公共建築車位總量為147萬個,夜間停車總量為58萬輛,約有停車資源90萬個(約佔60%)可供使用。
報告還顯示,部分出行需求集中地區如醫院、商業區、旅游景區等,高峰時段停車供需矛盾突出,車輛外溢佔道問題嚴重。
報告建議,在挖潛、錯時共享、建設的過程中,北京停車治理應以『停車入位、停車付費、違停受罰』為原則;以緩解居住停車矛盾為工作重點,將居住區內部和周邊挖潛、錯時共享作為主要手段,輔之建設增位手段以『治難』;同時,加大違法停車治理力度、改善秩序亂象以『治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