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
過高的品牌價值成陽澄湖大閘蟹劣勢
不過,眼下對於陽澄湖大閘蟹來說其實也遭遇著考驗,不僅僅是其他『兄弟大閘蟹』的抱團圍攻,公款買蟹和蟹卡、蟹券的遇冷將陽澄湖大閘蟹從神壇跌落纔是其如今面臨的最大困境。
高企的價格一度使得陽澄湖大閘蟹整個產業鏈都利潤豐厚,但高價格模式也反向推高了各種成本。『就連陽澄湖大閘蟹腳環的采購成本都要比別的地方貴不少!』有當地養蟹人告訴北青報記者。市場順的時候,很多矛盾都被掩蓋;市場轉冷,則使的整個產業鏈都感到難受。
原來蟹卡、蟹券盛行時,很多都是集團采購,價格高一些根本沒人算計,但這幾年大閘蟹的消費主體開始轉向了個人,消費者對性價比的衡量開始仔細起來:為『陽澄湖』這個金字招牌多花多少錢纔合理?在這種情形下,堆砌過高的品牌附加值反而成為陽澄湖大閘蟹的劣勢,這也是這幾年其他湖大閘蟹越來越活躍地分羹陽澄湖大閘蟹市場的原因。
一個值得玩味的現象是,陽澄湖所在的蘇州,當地人似乎對陽澄湖大閘蟹的偏好程度遠不如外地人。陽澄湖畔的各種蟹館基本都是被上海人和江蘇周邊地區的食客填滿,而蘇州本地人經常食用的則是太湖蟹,當地人都認為『吃不出太大區別,但價格差距蠻大的』。
假貨
在產地也未必吃到真的陽澄湖大閘蟹
另一方面,假貨猖獗也使很多個人消費者對買陽澄湖大閘蟹有所顧慮:既然多花錢買到的也未必就是真貨,還不如少花些錢買其他大閘蟹。而在前幾年陽澄湖大閘蟹的蟹卡、蟹券幾乎成為流通的有價證券時,大家送禮送來送去更注重的是蟹券上的金額,反而對於吃到的是不是真正陽澄湖大閘蟹並不十分在意,因為吃蟹的人都不是自己花錢買的。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北青報記者,事實上,即便在產地也未必吃到的就是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這也是當地管理部門對於回答『每年市場上有多大比例陽澄湖大閘蟹被假冒』這個問題很糾結的原因:說多了會打擊人們買蟹的信心使真貨也不好賣,說少了又反為市場上的假貨背了書。
出路
電商平臺讓大閘蟹『平起平坐』
『終於在開賣之前找到「組織」了!』江蘇鹽城大縱湖大閘蟹行業協會秘書長顧愛煒不久前剛剛加入了京東生鮮的大閘蟹產業聯盟,這回他感到心裡有了底,不僅因為產自大縱湖的大閘蟹很快就將在京東開售,他同樣看重走上電商平臺後對大縱湖大閘蟹的品牌推廣作用,『畢竟很多地方的人還不了解我們。』
其實,像大縱湖這樣很多名氣還不夠響的大閘蟹眼下都急於找到一個能讓更多外人知道的窗口,而電商成為這些蟹兄弟們能跟老大哥陽澄湖大閘蟹『平起平坐』的平臺。由於大閘蟹是活物,對配送要求非常高,因此一直是電商平臺很少觸碰的品類,前幾年電商平臺也只是銷售蟹券、蟹卡,不過隨著近來電商物流體系的健全,包括順豐、京東等甚至開始用專機運輸,使得網上賣活蟹成為可能。上個月,來自6個湖的『大閘蟹』匯聚天貓共同打造網上大閘蟹銷售平臺。緊接著更有11家大閘蟹負責人親臨京東總部,一起組建了京東大閘蟹銷售聯盟,足見各路『大閘蟹』對電商渠道的看重。
以往,大閘蟹通過在大城市布局專賣店的模式,對於很多品牌知名度低的大閘蟹很難實現,而隨著電商渠道的打通,使得蟹兄弟們有了能與陽澄湖大閘蟹同臺競技的機會。京東生鮮POP運營部總經理儲著鋆告訴北青報記者,電商渠道在生鮮領域的快速興起無疑為很多大閘蟹打開了另一扇門,不僅為他們提高了銷量,同時也起到了品牌推廣的作用,讓他們能夠輕而易舉地與陽澄湖大閘蟹在同一平臺上共同展示。而且消費者在選擇時,可能還會對這些大閘蟹更高的性價比更感興趣。根據京東的統計數據顯示,雖然陽澄湖大閘蟹的銷量依然穩居各湖大閘蟹之首,但洪澤湖、太湖蟹已緊隨其後,而盤錦和大縱湖蟹則銷量增勢最為迅猛。
新聞內存
『大閘蟹』的前世今生
人們為什麼習慣把湖蟹叫大閘蟹,這是個有趣的問題。據蘇州當地的蟹農介紹,在上世紀90年代之前,連陽澄湖都是沒有人養蟹的,全都是捕撈野生蟹。捕蟹的時候,人們利用蟹的趨光性,會在港灣間設一些用竹編的閘,晚上在竹閘上放上燈火,這樣螃蟹見到火光就會爬上竹閘,人們就可以在閘上捕到螃蟹了。久而久之,人們就把這些湖蟹稱作了『大閘蟹』。
不過,現在我們吃到的都是人工養殖的螃蟹,它們生長在圍網中實行高密度養殖,大約每畝就能出產數百只蟹,所以也早用不上竹閘收蟹了。
近年來隨著生態保護的推進,一些湖區又開始劃出一部分區域形成純天然全開放的放流區,人工投蟹苗實行低密度自然放養,每畝大約能出產百只螃蟹。每逢捕撈季節,再由漁民去捕蟹,但由於蟹密度仍遠大於野生,因此也用不上竹閘了。但『大閘蟹』的名字依然被保留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