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焦點新聞
搜 索
北京治理生態環境效果凸顯 多種野生動物重現京城
2017-09-12 11:22:34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郝羿 王斌 解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豹貓攝影/李兆楠圖片來源:北京青年報

  豹貓:衡量生態環境的『指標物種』

  豹貓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北京的『遇見率』極低,鮮有人用肉眼觀察到過。今年7月底,北京動物學會理事李兆楠在北京野鴨湖濕地公園夜探途中,發現了兩只豹貓幼崽,相聚不足10米。豹貓的出現,通常被認為這一地區的生態環境達到了指標性水平。

  據了解,豹貓為小型貓類,屬於夜行動物,善於游水,尤其喜歡在水塘邊、溪溝邊等處活動和覓食。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人類對周圍環境影響不斷加劇,在改造自然的同時也付出了慘重代價。目前,全球生態環境已經嚴重惡化,大量物種面臨著滅絕的威脅,豹貓成為世界上瀕危物種之一。

  豹貓的食物來源有兩大類,一類是小型嚙齒類動物,如小老鼠,另一類是雛鳥。近幾年,隨著野鴨湖濕地保護恢復工作的效益逐漸顯現,候鳥開始大量繁殖,這為豹貓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

  李兆楠說,出現豹貓,通常認為生態環境已經達到了指標性水平。『我們把一些動物稱為「指標物種」,比如,看水質是否足夠清澈乾淨,通常會觀察裡面是否有三角帆蚌、褐河烏、白頂溪鴝等指標物種。豹貓也是如此,它是衡量低海拔地區生態環境的指標物種,它的出現,意味著當地的生態系統已經十分健全了。』

  白鷺:水質狀況監測鳥重現京城

  因白鷺對環境較為挑剔,被稱為『水質狀況監測鳥』,享有『環保鳥』的美譽。隨著北京水環境治理力度的加大,今年,『水質狀況監測鳥』們不再『嫌棄』北京的水面,在蕭太後河、清河、涼水河、西蓄等眾多水面處都有了其飛舞、覓食、休憩的身影。

  通州臺湖鎮鋪頭村的村民們近兩個月來,已經習慣於穿村而過的蕭太後河上的上千只白鷺棲息。邁著長腿的白鷺,時而在淺灘中低頭覓食、時而愜意梳理著毛發。『上千只白鷺同時在這兒落腳,還真是頭一回見。』不少在村裡生活了半輩子的村民都這麼說。而這樣的場景在位於上游朝陽區的蕭太後河馬家灣濕地也在上演著。昔日的『牛奶河』成為白鷺們的『聖地』。

  而在西五環晉元橋附近的西郊砂石坑,湖水清澈、碧草如茵。約10萬平方米的湖區用游步道、小橋勾連,顯得錯落有致,自上而下5條環湖路全部建成,深達近30米的大坑四面護坡種滿了喬木、灌木和鮮花,令人賞心悅目。中間的湖面處不時有白鷺掠過。昔日的『滿目瘡痍』如今成了百鳥園。昔日『糞便直排』的清河,如今也有了『白鷺灣』的雅號。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