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搏擊選手
為夢想和熱愛堅持
今年23歲的馬豪斌,是一位職業MMA(綜合格斗運動員),並在搏擊俱樂部擔任教練,曾斬獲多項全國性獎項。他從11歲開始接觸武術,一年後轉為學習搏擊。他說,每一個職業選手的夢想應該都是世界冠軍。
在學習摔跤的第一年,馬豪斌不慎在訓練中受傷,導致右手臂骨折,在家休息了兩個月。『家人非常擔心,認為這個項目比較危險,想讓我放棄繼續學習,但這是我自己選擇的路,我不想放棄,而且在接觸的過程中我慢慢喜歡上了這個項目。』馬豪斌說。重新回到摔跤場上的馬豪斌,堅定了自己的信念,不僅將摔跤學得出色,也開始接觸搏擊中的其他項目。
每天訓練6小時,再加上3小時的教學時間,馬豪斌坦言『訓練強度很大』。但最難受的是比賽前要控制體重,他回憶說,『每年夏天三十七八度的高溫,我們要穿著棉襖在大太陽下跑步,吃得少,喝得也少,但為了心中的冠軍夢大家都能堅持下來。』
來自大涼山的阿勒巫林,今年19歲,因在網絡上觀看了搏擊比賽的視頻,喜歡上了搏擊。今年3月,他懷揣著一份喜愛輾轉來到南昌,找到了位於忠義路的一家搏擊俱樂部,開始系統學習搏擊。他說:『搏擊講究技戰術,雖然我接觸不久,但它的確是一個能鍛煉人的項目,在訓練中不斷突破自己的感覺很棒!』
業餘搏擊學員
健身防身釋放壓力
在西湖區的一家搏擊館,記者見到了一名11歲的學員餘豪天。剛從訓練場下來的他滿頭大汗,一旁陪練的母親胡女士看著精神狀態不錯的兒子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胡女士說:『兒子從小身體弱,長得又秀氣,經常被人認作女孩子,所以從他6歲開始就給他報了許多運動類的興趣班,但搏擊讓我看到了理想中的效果,現在的他充滿了陽剛之氣,像個小男子漢。』
問及學習搏擊的感受,餘豪天告訴記者:『我認為搏擊非常有趣,很喜歡來訓練。而且我從來沒有受過傷,反而是以前學跆拳道練習後空翻經常受傷。』
同樣送孩子來訓練的李先生說:『我們每周來上5次課,雖然纔學半年,但明顯發現孩子更能吃苦了,做事也更有耐心,更難得的是現在的他更自信,更具正義感。』
李先生認為,搏擊運動能夠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是個手腦並重、全身活動的項目,會使運動器官和大腦得到充分的鍛煉,還能一定程度上避免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
25歲的程女士是一名職場白領,練習搏擊已有近一年的時間,剛剛練完拳的她有些氣喘,『我每天坐在電腦前缺少運動,不僅身材容易走樣,體質也不太好,經常風吹吹就感冒了。作為女孩子不但要身體好,也一定要有自我保護能力,所以我選擇了搏擊,』程女士說,『我喜歡大汗淋漓和出拳的感覺,許多工作中的壓力仿佛也隨著出拳一點點排解掉了。』
關於搏擊
1920年拳擊被列為奧運項目。在國內拳擊、自由搏擊等運動卻不溫不火。這幾年隨著一些賽事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搏擊,越來越多的女生也開始學習搏擊,平時訓練內容包括體能素質、心理素質、專業技術、遇敵實戰等科目。(江南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