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K歌的心思,是想找個圈子
你以為大伯大媽只會跳廣場舞或K歌,錯!他們的節目比你還豐富
和越來越宅的年輕人相比,大伯大媽們卻是『外向得生機勃勃』
從康橋到近江,坐公交車要一個多小時,但每周二,伙伴們在KTV的聚會,61歲的俞阿姨都會來。
70歲的汪秀娥說,唱歌只是他們活動的一種形式而已,『我們也不是為了唱歌而唱歌,最關鍵的是大家能湊在一起,聊聊天,開心開心。』
不過,你以為老年人只跳廣場舞嗎?不,他們還會去K歌;你以為老年人只會K歌嗎?不,他們還有更豐富的節目。
唱K和跳廣場舞的大伯大媽們啊,他們可都是有圈子的人。
想不寂寞,就要自己動腦筋
和唱歌相比,汪秀娥其實更喜歡跳舞。
因為年紀大了,汪秀娥這幾年不大跳舞了,她把每天晚飯後的活動改成沿著錢塘江邊散散步,不過,散步的時候,看到有跳廣場舞的,她都會不自覺地加入。
『不超出8個動作的舞,他們跳三遍我就跟牢了,而且動作到位。』汪阿姨自豪地說,『我跳舞很好,剛退休那幾年,早上在湧金公園跳,晚上在太廟公園跳,我是領舞的,教大家跳,一個小時能跳二三十個舞呢。』
唱歌是這幾年纔學起來,就因為認識了這群志趣相同的朋友,跟著他們慢慢練起來。
汪秀娥組織的這個活動團,差不多有十七八人,大家原來也素不相識,都是通過社區或者其他單位組織的老年活動結識的。
為什麼會組建這樣一個圈子?因為不想寂寞。
如今已經70歲的汪秀娥不用帶孫輩了,不過,10年前,小外孫還是隔三差五要送到她這裡來。『主要是他奶奶帶,奶奶有事的時候,就我來管。』
這也成為她生活中蠻重要的事情。
後來外孫開始上學,女兒每天晚上都要輔導孩子讀書到晚上9點,周末要麼是去陪孩子上輔導班,要麼去外面放松,玩一天,到她這裡的時間漸漸變少。
『我想想怎麼辦呢?總要找點事情做,要自己動腦筋,解放自己,走自己的路。我能想到的就是要跟老年人做朋友,比如喜歡看報的,就在一起看報;喜歡種花的,就幾個人交流種花,這樣纔能把時間消磨掉。這也是我想呼吁老年人的。』
汪秀娥呢,就喜歡跳舞唱歌,以及短途旅游,所以就有了現在的這個小圈子。
剛過60歲的俞阿姨是圈子當中年紀最小的,穿一身碎花連衣裙,燙卷了的波波頭,蠻潮。
兒子還沒有小孩,閑得很,『平時在家待著挺無聊,有伙伴能出去聚聚當然高興。』對她來說,這也是每周最重要的事。
聚會花樣很多,大伯大媽們很忙
有時間,身體又不錯,大伯大媽們也想得開,樂於給自己找點有意思的事做。
他們的聚會基本每周都有:有時候是喝茶,有時候是打牌,有時候是短途旅游。
仙華山、桐廬、臨安,都是他們常去的地方。
『我們經常聯系的有一家包車公司,他根據我們的人數派車輛,把我們拉到目的地,一般是當地的農家樂,如果想去景點,再通過農家樂找包車,都有這種服務的。這樣住個3到5天再回來,像去趟臨安,全部花費下來,一個人也就200多元吧。』
除了這樣的『團聚』,像汪秀娥這樣的活躍分子還會滿世界跑,比如和要好的姐妹出國旅行,去年她們去了美國西部,今年4月去了荷蘭,下個月還打算去德國。報團、提交資料辦理簽證等,所有的事情都是她一個人搞定。
汪秀娥說這樣安排下來,她每天都覺得時間不夠用,『一點都不覺得寂寞。心情好,身體跟著也爭氣。』
而對於俞阿姨來說,本身就喜歡唱歌,讀書的時候就經常參加歌唱比賽,退休前在單位,也不時和同事去唱卡拉OK。
退休後再來K歌,對她來說,有點像回到年輕時的時光。
76歲的汪大伯,已經頭發花白,在唱完一首《夕陽紅》後感嘆,『年輕的時候,一年有365天,我說我們工作的時間有465天,唱歌?旅游?怎麼可能?』
『對啊,上班要朝九晚五,下了班就要急急忙忙回去做飯……』旁邊一位阿姨接話道,但是話沒說完,就被其他人打斷,『哪有朝九晚五喲,就是三班倒。所以現在趁著有時間,咱們身體也好,就要放松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