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萬象
搜 索
90後農民直播農村生活半年入8萬 父母鄉鄰不理解
2017-09-18 10:46:59 來源:成都商報  作者:羅敏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潮人/

  直播農村生活日常

  一天收入可超1000元

  擁有近十萬粉絲的『金牛』,一副農民打扮。『我不是什麼網紅,我只是個純粹的農民,一個戶外主播。』他說。

  這一切,源自『金牛』劉金銀最初的打工生活。在做鋁合金門窗時,他發現閑下來時特別無聊,不知道乾什麼。後來,他發現可以看網絡直播、小視頻打發時間。看了一些小視頻後,他覺得自己也能拍,便隨手拍了些生活中好玩的事,生成短視頻發到朋友圈。之後接觸直播後,他發現直播中也充滿了商機,要是搞得好肯定比做鋁合金門窗強。但他發現,有些直播內容很低俗、同質化嚴重。於是,他嘗試把在農村捉魚、逮黃鱔的場景拍成小視頻上傳,很受網友們追捧。機靈的劉金銀發現:『機會來了!』

  劉金銀給自己取了個土氣的昵稱:『金牛』,直播間名叫『四川金牛Tv』,粉絲團隊則叫『神牛家族』。劉金銀記得自己第一次做直播時,只有5個觀眾,直播主題是『打野』,就是在水田裡捉龍蝦,結果沒人送禮物,也沒人打賞,他還倒貼了50元流量費。他不服氣,打算再試試,結果第二次直播,很快就有幾十人圍觀。『有人說找到了兒時的回憶,讓我很受鼓舞。』從此,劉金銀一發不可收拾,迷上了直播。到第二個月,他的粉絲就接近一萬人。截至8月29日,他的粉絲已近10萬人,一天直播收入可超過1000元,這相當於他打工時一周的總收入。

  日常/

  掃地做飯喂豬插秧…

  每天6點准時起床直播

  劉金銀用直播獲取的一部分利潤,對自己進行了包裝。為搞好戶外直播,他花兩萬餘元,購置了漁網、釣竿、電瓶、充電寶、三腳架、苹果手機等。『手機兩部、電瓶兩個、充電寶10個。』父親劉明傑的臥室裡,堆滿了他的直播設備,像一個實驗室。

  無論睡得多晚,劉金銀都堅持每天早上6點起床,簡單洗漱後,即刻開始自己的直播:掃地、做飯、喂豬、養狗、插秧、收稻、打魚、捉鰍……凡是農民的日常生產生活,無所不播。對於直播主題和畫面,他都沒有特別要求,也從不化妝,不刻意篩選直播內容。粉絲們經常通過攝像頭,看到他趿著拖鞋、穿著牛仔短褲剝蒜、擇菜、殺龍蝦……

  過去半年多,劉金銀遵守著比上班打卡還嚴的規則,天天擰著水桶、三腳架去直播。8月27日晚,成都商報記者跟著劉金銀來了個『有技術難度』的,頭戴礦燈、手持手機直播半夜捉黃鱔。山村之夜,更多的是荊棘和危險。直播捉黃鱔的『戰場』,是剛剛收割稻谷的水田。劉金銀必須在稻樁中穿梭,纔能完成直播,而每走一步,稻樁都會刺在膝蓋上下的位置。而整個捉黃鱔過程,必須完整記錄,不然有粉絲會不高興,只有粉絲們滿意時,他纔能收到禮物和打賞。

  當晚,剛在水田中行進不到20分鍾,劉金銀就碰到一條有毒的『紅斑蛇』。他追著蛇拍攝,險些被咬,整個過程短暫而驚險,但他沒答應粉絲提出的『捉蛇』要求,『因為捉蛇是違法行為。』

  他的孤獨

  父母鄉鄰不理解

  『搞啥子視頻?不務正業』

  初中輟學,早早就出去打工掙錢的他,如今卻在家『耍手機』做直播,這讓父母很難理解。

  有著近10萬粉絲的直播大V劉金銀,在只有160多人的三塊石村六組,是個孤獨『舞者』。

  劉金銀生於1991年,初中輟學,十四五歲開始學做鋁合金門窗。父親劉明傑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兒子做鋁合金門窗時,運氣好一天能掙三四百元。52歲的劉明傑『高小』畢業,除了兒子劉金銀,還有一個12歲的女兒。他原本指望兒子能好好打工,掙錢貼補家用供妹妹讀書。但春節過後,兒子突然不出去打工了,這讓老實的他緊張起來。『搞啥子視頻?不務正業。』母親看著兒子不出去打工,也不下地乾活,甚至動了要送劉金銀去醫院的想法。

  劉明傑不懂什麼叫視頻直播,也不懂什麼粉絲經濟。但他認為兒子『一天啥事不乾!掙不了錢。』眼看村裡的後生一個個出門打工掙錢,兒子居然下田捉黃鱔摸泥鰍,整天耍手機。每當從地裡回來看到兒子『耍手機』,就『鬼火冒』,多次揚言要把兒子手機砸爛。即使兒子現在賺了錢,他和妻子仍不贊同兒子的所謂『事業』,很少出現在兒子的鏡頭中,更遑論幫忙。

  至於村裡人,在火山小視頻發布會在村裡舉行前,大家都以為劉金銀『瘋』了,老人們甚至叮囑孩子離他遠點。發布會舉行後,村裡人知道劉金銀沒瘋,而是通過網絡直播,半年多就掙了8萬多元,但很多人仍然將信將疑。『我看怕是吹牛的。』一位老人說,他不相信這種『不勞而獲』的方式能掙錢。即使村裡很多人相信劉金銀能掙錢了,但對於視頻直播的掙錢要領,仍然一竅不通,也沒有熱情去了解。

  他的夢

  想拉志同道合的朋友

  開創視頻拍攝、直播事業

  『如果有天不做直播了,就在農村做農副產品深加工』

  雖然父母鄉鄰不理解,但火起來的『金牛』哥,仍有著更遠大的目標。他希望能在不久的將來,拉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組建一個集視頻拍攝制作和網絡直播為一體的團隊,一起開創事業。『我沒文化,無意中創建了「金牛」這個品牌,需要與相關專業人士共同創業。』

  劉金銀告訴成都商報記者,自己做小視頻是希望有一天能去『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以此開拓一下眼界,農村題材需要與城市接軌。在采訪中,成都商報記者向劉金銀展示了一段流傳於朋友圈的『相親』小視頻,他認為該視頻很粗俗,他不會做類似視頻或直播。而在直播過程中,有些粉絲提出讓他自虐、打鳥捉蛙等要求,他也會拒絕。劉金銀說,『金牛』哥要做的,就是傳遞農村的真實生活,傳播當代農民的『正能量』。

  『如果有一天,你的粉絲不喜歡你了,不給你打賞了怎麼辦?』對此,劉金銀說自己會利用在直播期間建立的人脈關系,學點烹飪技術,制作四川特產和小吃,通過網絡渠道銷售出去。

  『如果以後創業,如何補習文化知識?』面對這個問題,劉金銀坦承,文化知識匱乏確實是自己事業發展的瓶頸,打算利用業餘時間多看看書,找老師、朋友補習一下。

  『如果有一天,不做直播了,還能夠回到從前的生活狀態,繼續做農民或者打工嗎?』對此,劉金銀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假如有一天不乾直播了,他也不打算離開農村,可以搞個養殖場,養龍蝦、黃鱔,種點蔬菜,做農副產品的深加工。他覺得自己有條件和資源做好。

  -觀察

  沒有低俗怪異荒誕他的視頻真實質朴

  讓人看到新農村積極一面

  但專家認為,個體持續走紅很難,農民做直播應『走得出來』也『回得去』

  劉金銀『打野』的獵物,從沒賣過,即使捉到的黃鱔、龍蝦,市價高達每斤30元。他把黃鱔、龍蝦制作成美味川菜,抽真空打包,倒貼快遞費,郵寄給『鐵粉』。這讓粉絲們感到『金牛』哥是個重情義之人。

  杭州粉絲『獨狼』告訴成都商報記者,『第一次看他直播,他坐在廚房侃侃而談他的直播生涯,個中的快樂與辛酸深深地打動了我。』泉州粉絲『幽默男人』說:『我把金牛當兄弟看,他這個人老實,沒什麼壞心眼,來他直播間的兄弟姐妹願意刷禮物的就刷,他也不向別人要,所以他纔能走到今天。』

  一位采訪過『金牛』的媒體人認為,在很多短視頻研究者的眼裡,農村題材的小視頻已聲名狼藉,充斥著自虐、低俗以及各種怪異荒誕的場景和行為,令人不適。但『金牛』的創作不同,他用最朴實的語言和不加雕飾的直播,呈現了當下農村最真實的生活。火山小視頻產品負責人孫致說,『劉金銀的視頻,真實、質朴,讓城市人看到了新農村積極的一面,很有正能量!』

  互聯網專家丁道師表示,農民網絡紅人最早出現在十多年前,隨著視頻、直播的興起而越發普遍。但是,單獨的個體如不能及時把影響力轉化為生產力,很難養家糊口,更難做成事業。個體很難持續『火』兩年以上,過去的『網紅』也基本銷聲匿跡了。另外,當前許多農村題材直播視頻,內容低俗,需要引起互聯網企業和社會關注,引導他們健康發展。同時,農民做直播也要有懮患意識,紮根於農村、依賴於農村,要走得出來,也要回得去。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