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44年前的銀行老存單,如今還能提取存款嗎?福建廈門市民陳女士手持這張1200元存款的老存單,奔赴各家銀行,卻始終得不到答案,似乎遇到了『歷史難題』。近日,在中國人民銀行廈門市中心支行的組織協調下,終於在農業銀行廈門灌口支行找到了存款底單。19日,陳女士成功提取了這筆44年的存款。

成功提取出存款的陳女士喜笑顏開圖/臺海網
整理衛生箱底壓著張老存單
年近六旬的陳女士是緬甸歸僑,6歲便隨父親兄姊歸國,隨後定居廈門。
幾年前,其父母相繼離世。『我父親去世前交給我一張銀行存單,說是他在泰國的親弟弟,也就是我叔叔贈與他的。』陳女士說,父親把存單作為遺產給了她,『父親的意思是讓我繼承這筆錢。因為金額不大,我就一直沒在意,壓在箱底。前幾天我整理衛生時無意間翻出來,纔想起這事,覺得還是盡早把它變現吧。』
1973年存入金額為1200元
陳女士的這張老存單雖有些泛黃,但保存完好。抬頭寫著『中國人民銀行整存整取定期儲蓄存單』,存入日期是1973年3月20日,金額1200元,定存期限一年,月息2厘7毫,存單右下角蓋著『中國人民銀行廈門市支行灌口營業所』的藍色公章。

△圖/臺海網
當年的銀行營業所現在已不存在了
不久前,陳女士回到灌口老家,就順便去尋找該行『灌口營業所』,一番打聽,纔從當地銀行業者處得知,灌口並沒有中國人民銀行,當年的『中國人民銀行』已經改制,並非如今的中國人民銀行,當年的一些業務都歸並到其他銀行。
隨後,陳女士再次打聽到,在湖濱南路有一家中國人民銀行,便抽空前往諮詢。工作人員告訴陳女士,當年的『中國人民銀行』確實已經改制,不再受理存款業務,建議她到其他幾家大銀行諮詢。
人行改制存款分流到了哪裡?
上世紀80年代,中國人民銀行進行了改制,普通銀行的儲蓄業務早已剝離。這筆錢,如何找到相對應的憑證,錢又在哪裡?
中國人民銀行廈門市中心支行對陳女士的存單高度重視,經核實確認,人民銀行改制後,其儲蓄業務先後由農業銀行和工商銀行承接。也就是說,這張存單的底單被分流到了這兩家中的一家。8月29日,底單在農業銀行找到了!
歷經44年得到1400餘元利息
44年過去,這張1200元的存單究竟能支取多少錢?
中國人民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這筆存單的利息計算要涉及1972年、1980年、1993年的多次儲蓄管理制度變革、至少16次的利率調整,還要考慮到利息個人所得稅的多次變化。經過多方計算確認,在支取日這筆存單本息合計為2684.04元,其中利息1484.04元。
順利支取出現金後,陳女士開心地表示:『總算把錢取出來了,雖然不多,但也要對銀行工作人員的敬業和辛勞表示衷心的感謝。』平日裡熱情好客的陳女士透露,親戚朋友看到報道後都很關心,她要拿這筆錢好好款待一下廈門的親戚朋友。
新聞多看點
44年前1200元能買什麼?
上世紀70年代是計劃經濟,普通職工工資每月20多元錢。當年,好一點的大米約1角3分錢1斤,豬肉7角錢1斤。當年家裡若有12口人,一天只需要1元錢左右的伙食費。也就是說,這1200元,在當年堪稱一筆『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