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與法
搜 索
機器人搶律師飯碗?機器人解答法律諮詢引圍觀
2017-09-26 16:03:38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王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機器人律師現場解答法律諮詢業務范圍包括婚姻勞動商事等

  機器人來搶律師飯碗了?

  上周日,在深圳律師雲集的一個論壇上,一個『菜鳥律師』引起了業界同仁的關注。第一次見面,在座的律師大咖們都饒有興趣地圍在一起,考究它的知識儲備、業務能力、反應速度。究竟這個一入行就成為焦點的『菜鳥律師』是什麼來頭?

  法律智能機器人『艾娃』。

  原來,這名律師叫『艾娃』,是機器人律師。在『2017人工智能與模式創新——法律服務業變革之路』論壇上,機器人律師『艾娃』與同行們第一次見面,目前它主要的業務范圍是婚姻、勞動、商事等領域的法律諮詢。

  究竟機器人律師能做什麼?這樣的人工智能會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這些話題都值得我們探討。

  現場:機器人律師回答法律諮詢

  9月24日下午,深圳市司法局、深圳市律協、鼎頌商事平臺和萬商天勤律師事務所等單位舉辦了『2017人工智能與模式創新——法律服務業變革之路』論壇,來自深圳法律服務界與高新技術行業的300餘名代表參與論壇。機器人律師『艾娃』在論壇上甫一亮相,就引起了現場的轟動。

  『艾娃』是由深圳神州雲海公司制作的法律智能機器人。神州雲海制造了很多種類的機器人,用於客服接待的、巡邏的、清潔的等領域都有,但是這個『艾娃』卻搭載了一家做法律大數據的公司南京擎盾設計的軟件系統,成為了一個『機器人律師』。

  『艾娃』被圍觀。

  記者現場看到,『艾娃』可以回答現場觀眾們諮詢的法律問題,范圍包括婚姻、勞動、交通、商事等領域。現場一名老律師就饒有興趣地考考『艾娃』說:『如果我被狗咬了,可以維權嗎?』『艾娃』馬上做出語音回應:『我理解您的問題,你可以查看以下法律知識。如果對方養的是禁止飼養的烈性犬種,飼養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同時,『艾娃』胸口的屏幕上,還顯示了跟飼養動物有關的法律條文以及同類的案件判例。

  『艾娃』的亮相,讓現場觀眾都很感興趣,有的觀眾還現場調侃起『艾娃』來。一名男觀眾說:『艾娃,我離婚時怎麼纔能不把房子分給老婆呢?』艾娃很『嚴肅』地一字一句地根據婚姻法關於財產分割的相關條文,回答了這名男觀眾的問題。

  據了解,這個『艾娃』還有一個兄弟,是目前國內首臺法律援助機器人『龍華小法』。目前在深圳龍華區富士康福城園區員工關愛中心試點運行。『龍華小法』法律援助機器人高1.48米,雲端存儲10萬餘條法律法規、3萬個典型案例數據、5000多條案情分析點及海量專業問答信息。現已具有『申請援助、援助審查、援助實施、法律諮詢、申請支付令、交通事故、熱點問題及其他』八大服務功能。此外,『龍華小法』機器人還具有高辨識度智能語音識別技術和人臉識別技術,求援者首次使用後,後臺會自動采集其人臉信息並存儲其輸入的資料信息,再次使用時即可『刷臉』調閱。

  接受諮詢時『艾娃』還會提供同類案例。

  前景:服務缺口促生人工智能

  從法律援助機器人到機器人律師,雖然機器人律師『艾娃』目前只能做部分法律諮詢業務,但這也意味著,人工智能正在與法律服務走向融合發展。

  據從事『人工智能+法律』研發的科技團隊『法狗狗』創始人劉謙表示,目前我國公共法律服務的缺口非常大,平均算下來每個律師要服務4600多人,而現在的律師行業跟300年前律師行業開始時執業方式沒有太大變化,本質上還是一對一進行服務,還是通過手工的方式,一個人一個人進行服務。『所以,面對人手不足的問題,人工智能的使命就是提昇服務,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在劉謙眼中,未來的機器人律師可以提供線上和線下的法律服務,比如在法院、社區中心擺放機器人,就可以把這種法律諮詢服務覆蓋整個社區,每一個市民需要做法律諮詢時,他既可以來到現場,可以來到法院大廳直接問機器人,也可以在家裡拿起手機點一個按鈕進行法律諮詢服務。

  未來還需大數據支持

  當觀眾諮詢問題時,『艾娃』除了回答法律條文外,還會匹配同類案件的法律文書,這背後其實就是大數據的支持。

  無訟網去年發布了我國法律市場上首個機器人『法小淘』,創始人蔣勇律師在論壇上表示,人工智能的本質就是數據加算法,『我們目前要加強數據的數量和質量,數據量積累是第一位的,沒有足夠數據量所有人工智能都沒有意義。』

  蔣勇認為,現在我國的裁判文書網有100億次點擊量,每天以5萬份數量增加,每秒有上千次點擊,這已經非常不錯了,但在整個大數據領域來說仍太少了。他希望,今後每一個開庭庭審過程,法官問話、律師代理意見、當事人的辯解都能公開。蔣勇還提到,目前制約機器人律師發展的還有算法問題,如今業內在進行深度學習,期待在這方面進行突破。

  思考

  人工智能搶律師飯碗?

  機器人律師未來會不會讓人類律師失業呢?這個話題也成了論壇上探討的一個焦點。

  『北大法寶』創始人之一、法律實驗室創始人張力行教授認為,人工智能取代的將會是一些重復性的工作,而不是法律人的工作。他表示,以後人工智能和法律人融合,不會取代法律人。我們要學習數據統計和人工智能,這樣我們纔可以有很好的未來。

  人工智能將給律師們的工作帶來什麼變化?張教授表示,一直以來法律人都是拿到委托、查找案例並進行法律分析、推理,做出判斷。但是所有的法律人,用75%~85%的時間查案例。『這個工作到現在為止開始變了,通過AI我們法律人能夠更加精准更加高效地進行分析、推理、預測評估。』張力行認為,未來被取代的將會是一些重復性的工作。

  深圳司法局局長蔣溪林表示,深圳本土有極強的科技創新能力,也有極寬廣的創業發展空間,希望律師在新一輪的發展浪潮中,除了研究互聯網+法律服務,還要同科技界緊密合作。

責任編輯:焦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