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0月13日電(胡哲斐)『辦一張證,萬裡長征』『跑的路多,辦的事少』……以往,群眾和企業到政府部門辦事時,總少不了把這些抱怨掛在嘴邊。不過,在浙江,這種刻板印象已日漸被打破,群眾企業辦事實現『最多跑一次』。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浙江省2017年重點工作之一,即群眾、企業到政府辦事,在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受理條件時,最多跑一次。作為信息經濟大省的浙江,在推進此項改革時借助『互聯網+』,以數據多跑路換取群眾少跑腿,收獲了群眾、企業的『如潮好評』。調查顯示,『最多跑一次』事項的特定服務對象滿意、比較滿意的比例達86.9%。
『少跑腿』是『最多跑一次』為企業群眾釋放的利好;對政府而言,『最多跑一次』則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決心。不少專家指出,該項改革是浙江政府發起的一場自我革命,折射出政府以服務意識替代審批思維的理念嬗變。
從『跑斷腿』到『跑一次』:群眾獲得感持續增強
『來辦理二手房過戶手續,沒想到一次就能辦好全部業務』。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居民劉亞不敢相信。他記得,以前至少要跑建設局、地稅局、國土資源局3個部門8個窗口。

劉亞道出了以往浙江地方行政審批項目雜、環節多、流程長的現象。為了方便群眾企業辦事,浙江省大刀闊斧促改革,將『最多跑一次』列入了2017年的重點工作。
最多跑一次,即群眾、企業到政府辦事,在申請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受理條件時,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以來,各地行政服務窗口成了群眾和企業感受辦事速度最為直接的渠道。
以浙江省諸暨市行政服務中心為例,該中心設立了『包廂』式的不動產交易室,來自建設、地稅、國土3個部門的工作人員同時對同一登記申請事項開展工作。『9點41分把材料送進了辦理室,10點27分就可以拿證,速度真的太快了。』在房屋交易與不動產登記綜合窗口前,田鋮陽拿到印著自己名字的不動產權證,頗感興奮。
記者了解到,『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改革已在浙江全省推開。該省市縣行政服務中心的『投資項目』『商事登記』『不動產登記』等領域綜合窗口,都已設立並運行,群眾、企業辦事無需在不同部門之間來回奔波。
基層服務窗口辦事流程全面『瘦身』的背後,是頂層設計的清晰與優化。

據悉,為推進『最多跑一次』,浙江省政府各部門系統紛紛推出重磅,為改革加碼:浙江省工商系統於今年7月1日起全面實施『多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營業執照成為企業惟一身份證;國網浙江省電力公司通過推行一證受理等舉措,壓縮業務流程環節達到59.9%……
『最多跑一次』改革在浙江各辦事領域的實踐和縮影,也被群眾和企業頻頻『點贊』。
浙江省統計局、浙江省社會科學院曾組織抽查了一萬個『最多跑一次』事項的特定服務對象,滿意、比較滿意的比例達86.9%,90.6%的受訪者認為『到政府辦事比以前更方便了』。
『互聯網+政務服務』:信息化建設破『數據孤島』
如今,『互聯網+』已是社會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在信息經濟大省浙江,『互聯網+』和信息化建設也成為該省『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的底氣所在。
今年上半年,浙江省地稅局就借助支付寶的人臉識別技術推出了『刷臉政務』。打開手機支付寶『城市服務』模塊中的『浙江地稅』,點擊『個人所得稅查詢』,對著屏幕眨眨眼,5秒鍾內記者便通過了實名認證。隨後,個人所得稅所屬期、已繳稅款等信息一目了然。
刷臉即可辦稅只是浙江省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成效的冰山一角。據了解,在繳稅以外的其它辦事領域,浙江屢次刷新『最多跑一次』紀錄,甚至紛紛往『一次都不跑』邁進。
浙江省工商系統今年上線全程電子化登記平臺,浙江工商登記注冊真正進入『網上申報、網上受理、網上審核、網上發照、電子歸檔』的『無紙化』時代;浙江省道路運輸管理局推動營運車輛網上審驗,浙江省內車輛可不再簽注年審結果;浙江省公安廳推出『行吧』互聯網事故快速處理項目,日均處理輕微事故300起……
讓數據『多跑路』,推動數據共享應用、打破『數據孤島』是關鍵。
今年3月,浙江下發了第一批《省級公共數據共享清單》,先行開放29個省級部門、2600個公共數據項的共享權限。《浙江省公共數據和電子政務管理辦法》於今年5月1日正式施行,浙江力求建成服務社會的『雲政府』。
在互聯網與數據共享的『助攻』下,浙江政府自身改革頗顯成效。今年7月發布的《電子政務藍皮書: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報告(2017)》顯示,浙江省政府網上政務服務能力在全國32個省級政府中位居首位。
『浙江依托發達的互聯網技術,推進數據資源共享,為「最多跑一次」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礎。』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李文峰說。
『80%事項最多跑一次』:小目標背後的政府大轉型
對群眾和企業而言,『少跑腿』是『最多跑一次』在『互聯網+』助力下釋放的利好;對政府而言,『最多跑一次』則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決心。
今年3月,浙江提出了『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小目標』:到2017年底,基本實現民眾和企業到政府辦事『最多跑一次是原則、跑多次是例外』,覆蓋80%左右的行政權力事項。
『一聲令下』,浙江省各市縣均以改革發展排頭兵的姿態,自加壓力,倒逼轉型。
作為浙江的省會城市,杭州自覺扛起應有的擔當,已公布了11354項『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提前一個季度超額完成浙江省要求的『80%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的目標任務。湖州市公布的第三批『最多跑一次』事項清單有208項,其中『零上門』83項、『跑一次』125項。
數字無言,卻折射出了浙江政府理念之變:從政府『好管』到群眾『好用』、以服務意識替代審批思維。
浙江省溫州市發改委主任方勇軍曾表示,『最多跑一次』是倒逼政府各級各部門減權、放權、治權,其核心是放權、便民。實現『最多跑一次』的關鍵,在於落實『簡』和捨得『放』。
『最多跑一次』已然成為浙江省政府發起的一場自我革命。在其背後,也有專家重新審視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
浙江省委黨校哲學教研部講師李嵐就指出,『最多跑一次』從服務、政策、制度、環境多方面優化制度供給,根本上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從而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與效益。
她認為,調整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不相適應的部分,建設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不僅從根本上為市場松綁、為企業減負,賦予社會更大的自由,更體現了政府執政理念的轉變:對於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而對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