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圖片
搜 索
為『世界巨眼』裝上『中國之眸』:人類探秘宇宙邁出新步伐
2018-02-07 08:49:57 來源:新華網  作者:陳芳 胡? 白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這是2月6日拍攝的SKA——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首臺天線樣機。新華社記者牟宇攝

  堅持自主研發與國際合作並重:推動中國前沿探索迎來新時代

  近年來,我國先後建成了東莞散裂中子源、『天眼』FAST望遠鏡、合肥穩態強磁場裝置、上海超強超短激光實驗裝置、大亞灣中微子等一大批大科學裝置。此次SKA首臺天線樣機啟動,也意味著中國將會越來越多地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並發揮重要作用。

  多位專家認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世界經濟結構和競爭格局,創新要素開放性、流動性顯著增強,用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成為國際共識。

  來自科技部的信息顯示,『十二五』以來,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實現歷史性躍昇,國際科技合作實力和影響力不斷攀昇,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的國際科技合作體系初步形成,國際科技合作能力顯著提高。

  這是2月6日拍攝的SKA——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首臺天線樣機。新華社記者牟宇攝

  『大項目全都由自己發起是不可能的。』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院士認為,健康的科研體系應該是我們參與別人的項目,同時發起自己的項目。自己發起的項目應該有國際競爭力,有獨特的方案或技術,有技術先進性、創新性與可行性,有獲得重大成果的可能,有實質性的國外貢獻。

  在SKA之前,中國參與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取得了多項國際和國內第一的研究成果,使中國在核聚變領域處於與國際同等甚至某些方面領先的地位。

  『堅持自主研發與國際合作並重,是中國特色自主創新的自覺之路。』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司長葉冬柏表示,大科學裝置的興起和大科學計劃的推進,正不斷推動中國前沿科技探索迎來新時代。

  這是2月6日拍攝的SKA——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首臺天線樣機。新華社記者牟宇攝

  今天天文領域講究立體化作戰,僅有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還遠不夠。從某一點看宇宙,視野有限,望遠鏡要形成陣列纔能發揮更強威力。『人類對天文學的研究和對宇宙的探索並非「一錘子買賣」,有些科研成果很難「立竿見影」,必須放大到人類歷史長河的過程中去看。』郝晉新說。

  天文學的發展,是全人類認識宇宙的智慧結晶。目前,SKA各成員國正在協商出臺SKA天文臺公約。項目建成後,成員國可以共享SKA獲得的原始數據。

  『SKA能看得更遠、更清楚,為人們帶來意想不到的科學發現,推動我國天文、物理及信息技術等相關基礎科研領域的研究水平,不斷增強創新力,讓中國擁有向宇宙更深處探索、實現前沿科學突破的自信。』杜彪說。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焦志明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