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熱評
搜 索
工信部回應水氫車 汽車喝『水』跑不遠?
2019-05-28 10:36:16 來源:央視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氫能源車拿補貼要過幾關?

  南陽『水氫』汽車項目爭議不斷,青年汽車至今未拿出令人信服的技術創新,也讓公眾懷疑『南陽神車』是一場意在騙取補貼的作秀。

  在純電動汽車補貼退坡的當下,氫燃料電池汽車成了市場寵兒。專家表示,氫燃料電池汽車是新能源汽車的一大發展方向,真想騙補並不容易。

  對氫燃料電池車,國家對客、貨車采取定額補貼方式。

  輕型客車/貨車補貼上限為30萬元/輛,大中型客車/中重型貨車則是50萬元/輛。

  而氫燃料電池乘用車方面,則是基於額定功率的補貼方式,補貼標准為6000元/千瓦,補貼上限為20萬元/輛。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汽車市場研究分會秘書長崔東樹:企業如果造一個新能源車的話,第一要申報目錄,第二,這車在規定時間內實現銷售,車型要接入地方跟國家的新能源車監控平臺,這些數據經過監控,合理運行之後,再跑完2萬公裡,纔能拿到補貼。一個客車的話,也需要200多天的時間,如果一個正常的乘用車的話,大概需要一年多一點的時間。

  據了解,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政策由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共同研究制定,在補貼清算過程中,企業的申請材料需通過注冊所在地財政、工信、科技和發改主管部門審核,公示無異議後,上報至四部委。

  四部委組織材料的技術審核和車輛的現場審查,並將審核結果向社會公示,確保補貼申報公正公開。對違規謀補和以虛報、冒領等手段騙補的企業,將追回謀取、騙取的有關資金,沒收違法所得,並對相關企業和人員予以罰款等處罰,涉嫌犯罪的交由司法機關查處。

  2017年2月,工信部曾針對新能源汽車騙補企業開出罰單,青年汽車位列其中,原因是2014年銷售的245輛新能源汽車,實際安裝電池容量小於公告容量。

  由於氫燃料電池車被列為要大力發展的產業,目前不少地方正在建設或規劃氫能產業園。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汽車市場研究分會秘書長崔東樹:地方政府應該擦亮眼睛,規范招商引資的評價程序,這樣纔能夠防止出現問題。

  財經短評:事出反常必有妖

  水解制氫汽車,在專家那裡認為技術還沒過關,在技術成熟的發達國家還沒進入實用階段,涉事企業問題多多,公司創始人多次被列入失信人執行名單,這一個個讓人瞠目結舌的前提條件,都不能阻止以水氫燃料為名目的項目在一些地方縱橫馳騁,如果還將這歸因於不懂,未免太低估人們的智商。

  當前,隨著氫能產業的加速發展,全國各地爭相計劃建設氫能產業園,這無可厚非,但部分新能源車企業騙補的事猶在昨天,我們有必要睜大眼睛,看看是不是有人故伎重演。

  事出反常必有妖,這裡面的種種不可思議之處,希望有關部門能夠查清楚,還大眾一個明白,還市場一個清白。

首頁  上一頁  [1]  [2]  [3] 

責任編輯:楊金光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