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焦點新聞
搜 索
追劇開啟『倍速模式』超7成受訪青年稱過著倍速生活
2019-10-17 09:17:45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杜園春 徐晨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你的生活開啟『倍速模式』了嗎

  76.5%受訪青年自稱過著『倍速生活』

  在上下班路上學習,在吃飯時間看視頻,出門旅游要不停『打卡』……如今,追劇時的『倍速模式』(指用戶可使用軟件加快視頻播放速度——編者注)已經成為不少年輕人的生活方式。過著這種『倍速生活』的年輕人希望盡量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實現時間使用的效率最大化。但『倍速生活』也時常讓一些人感覺身心疲憊,雖然忙忙碌碌,到頭來卻沒有太多收獲。

  前不久,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93名18~35周歲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6.5%的受訪青年稱自己過著『倍速生活』,其中一線城市青年比例最高,達78.9%。83.1%的受訪青年坦言自己每天忙忙碌碌但收獲不及預期。關於年輕人過上『倍速生活』的原因,59.7%的受訪青年歸因於信息化的時代,49.2%的受訪青年歸因於當代年輕人自我要求高。63.2%的受訪青年建議年輕人找准目標去努力,不盲目追求所謂的『高效』。

  在北京從事傳媒行業的孫了對記者感嘆,她感覺每天從睜眼那一秒鍾開始,時間就不是自己的了。『不管是坐地鐵、走路,還是吃飯,我都得隨時保持與藝人、片方、節目方、公司渠道方等各方的聯系。一天裡,我很少有時間放空自己,有時連續幾個月都是夜裡12點下班,地鐵都已經停止運營了』。

  章碚(化名)在某一線城市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我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經常加班到晚上8點多,空閑時間我也拿來看書、寫小說』。

  居住在某二線城市的央企職員王凡達(化名),習慣專心做一件事,比如吃飯就好好享受美食,偶爾他也會開啟『倍速模式』。『我考火車司機的那段時間,要一邊復習一邊工作,還要陪女友,做什麼事都是見縫插針』。

  調查中,76.5%的受訪青年稱自己過著『倍速生活』。交互分析發現,一線城市受訪青年生活節奏最快,78.9%的人選擇此項,其次是二線城市受訪青年(77.6%)。

  華東師范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應用心理學系教授徐光興介紹,『倍速生活』現象在國內外都很常見,這種生活在日本被稱為『跑步人生』。

  調查中,83.1%的受訪青年坦言自己每天忙忙碌碌,但收獲不及預期。

  『我的一名同事,出差、加班都要發朋友圈,看著確實挺忙,但幾年過去,工作上沒有任何起色。』章碚說,他身邊有些看起來忙到『飛起』的人,只是『瞎忙』而已。

  為何『倍速生活』現象在年輕人中如此普遍?59.7%的受訪青年認為是信息化時代,生活節奏自然加快。49.2%的受訪青年歸因於當代年輕人自我要求高。

  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長楊雄分析,年輕人過上『倍速生活』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首先,我國正處於高速發展、快速變化的社會轉型階段,競爭激烈,年輕人必須去適應,『不前行就會出局』的觀念更促使許多青年加快生活節奏。其次,智能手機、互聯網的普及,為『倍速生活』提供了可能性。

  在上海工作的楊瀟認為,社會環境越來越開放和包容,年輕人成長空間大、機會多,他們中很多人不甘心碌碌無為,希望趁年輕拼搏一番。

  調查中,49.1%的受訪青年認為『倍速生活』現象普遍反映出年輕人心態浮躁,急功近利,40.7%的受訪青年認為這反映了年輕人內心的焦慮和不安。

  徐光興認為,『倍速生活』反映出年輕人對成功的渴求,反映出他們對於實現自我超越、自身潛能激發的期待,同時也反映出年輕人的一種功利心理,過於看重結果而不注重過程。

  調查中,63.2%的受訪青年認為應先找准目標,不盲目追求所謂的『高效』,56.0%的受訪青年認為年輕人應適時給生活『做減法』,學會有選擇地放棄。

  徐光興認為,年輕人首先應制定適合自己的目標和計劃,『每個人精力集中的時間不同,比如,有人屬於「百靈鳥」型,早上精神更集中;有人屬於「貓頭鷹」型,晚上效率更高。每個人能保持精神集中的時間長短也不同』。其次,『倍速生活』應注意『動靜結合』。在忙碌奮斗的同時,也應該找時間自我沈淀。最後,要找准目標,調控節奏和心態,避免好高騖遠。

責任編輯:遲灝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