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與法
搜 索
偶像選秀綜藝亂象調查:灰色集資泛濫 資金由誰管?
2021-03-29 14:0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偶像選秀綜藝亂象調查:灰色『集資』泛濫資金該由誰管理?

  本報記者陳煒

  『人還沒認全,「集資」就開始了。』有粉絲無奈地向《證券日報》記者如此評價今年的偶像選秀市場。

  隨著近日騰訊《創造營2021》及愛奇藝《青春有你3》相繼上線,粉絲展開的『集資』活動再次引發爭議。眼下賽程尚未過半,針對單個選手的金額超百萬元已不是新鮮事。

  圍繞粉絲『集資』所帶來的風險,業界早有聲音認為應加強監管。北京市中同律師事務所楊國斌律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應制定出臺相應政策來規范這樣的『集資』活動,建議主要針對『集資』發起人的資質、『集資』款的管理和使用、『集資』參加人的參加金額作出限制性規定。

  而高額的『集資』與略顯平淡的節目熱度,形成鮮明對比。

  偶像選秀走到第四年,這個行業有變得更好嗎?大多數從業者都難以給出一個准確的答案。『只能說,偶像選秀永遠不可能回到2018年的水位了。』有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私下向記者表示。成熟的練習生資源消耗殆盡,而紮堆上線、快速變現、默默消失,顯然不是一種良性的生態。

  選秀『集資』也內卷?

  自2018年一檔《偶像練習生》掀起國內偶像選秀熱潮後,各平臺先後布局、資本蜂擁而至,但預期的繁榮景象並沒有出現,甚至隨著多檔同類型節目的紮堆上線,『審美疲勞』成為繞不開的話題。

  『節目模式的趨同,是因為借鑒和跟風的成本很低。』北京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秘書長包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綜藝節目都有一定的周期性,時間長了必然會面臨觀眾及客戶的審美疲勞。而隨著後期熱度逐漸降低,節目只能選擇『劍走偏鋒』。

  事實上,從今年各平臺打出的創新牌來看,除了更新導師陣容、調整賽制外,選手的構成也似乎更多元化。拋開常規的練習生群體,網紅、演員、電競選手等紛紛跨界入局。

  但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質疑。『平臺請沒有唱跳基礎的網紅,真的是想做好一檔偶像選秀節目嗎?』前述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這在某種意義上已經「跑偏了」,並不是為了提高節目質量,而僅僅是為了博話題和關注度。』

  在包冉看來,一檔好的綜藝節目,內在邏輯是絕佳的創意,以及與之相匹配的人力資源。而當市場中可匹配的人力資源已經消耗殆盡時,自帶流量的網紅、明星的入局就能以關注度和話題性來彌補專業能力上的不足。

  一邊是平臺方力求以流量選手帶動節目出圈,另一邊,粉絲的『集資』活動再次引發廣泛關注。3月中旬,一條『桃叭崩了』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據了解,桃叭定位於『專注飯圈的交易平臺』,粉絲可以在該平臺上對接應援資源、定制明星周邊、參與公益捐贈,甚至進行所謂的『集資』。

  而在該熱搜下,不少留言都提及桃叭之所以會『崩』,源於當天針對多位選秀選手進行的『集資』PK。

  《證券日報》記者登錄桃叭平臺搜索發現,3月14日晚間,圍繞《創造營2021》選手劉宇、張嘉元、甘望星以及《青春有你3》選手餘景天的『限時Battle』開啟。數據顯示,在當晚18時-23時的5個小時裡,劉宇粉絲後援會累計銷售金額近343.28萬元,排在首位;餘景天Tony後援會以近202.32萬元的金額排在次位;張嘉元全國後援會和甘望星官方粉絲後援會的銷售金額也分別突破了71.6萬元、52.9萬元。而從貢獻排行榜來看,有多個參與者的購買金額超過10萬元,其中最高者出資超17萬元。

  這樣的『集資』活動,顯然不是個例。有粉絲指出,今年的選秀『集資』『來得早,金額大』。據了解,截至目前,上述兩檔節目僅完成了首輪淘汰,賽程尚未過半,但『集資』活動已屢見不鮮。以《創造營2021》某熱門外國選手為例,節目上線以來截至3月27日,圍繞其發起的相關『集資』活動已超16場。從金額來看,破百萬元已並不新鮮,甚至已有多位選手的粉絲『集資』總額破500萬元。

  『大家都說很多行業面臨著內卷,現在看來甚至連粉絲「集資」這件事也在內卷。』有粉絲私下向記者表示:『從熱度來看,今年的偶像選秀節目沒爆,但從「集資」金額來看,又似乎非常火熱。』

  游走在灰色地帶

  粉絲『集資』形成的龐大金額,由誰管理?如何存放?產生的利息如何計算?發起方公示的支出明細是否可信?種種問題難以回避。

  此前曾有相關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粉絲『集資』一直被看作是『灰色地帶』。『實踐中,很多種情況都是游走在罪與非罪之間的。但從法律層面來看,這種行為往往被看作是個人自願的捐贈行為。』

  楊國斌表示,目前對於粉絲『集資』眾籌這種行為,法律沒有明確禁止的規定,法律不禁止的行為就不違法。

  北京騰宇律師事務所王瑩律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粉絲通過平臺應援也就是默認其財務捐贈用於後援會組織的為明星舉辦的一系列活動使用,參與這樣的『集資』需要參與人具有完全行為能力,否則其參與行為需取得監護人同意。

  『粉絲花錢是自己的事。』也有粉絲對記者很直白地表示:『這本身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事。』

  記者注意到,桃叭平臺風險提示顯示,『支持者應自行對項目風險進行判斷,如因項目運營問題、市場變化、項目真實性、發起者未將款項用於指定用途等原因導致項目實際進展與發起者承諾或描述不相符的,桃叭不承擔任何責任,僅承擔配合支持者維權的義務』。

  事實上,在發起者(後援會)、平臺、參與者(粉絲)構成的『集資』活動鏈條中,發起者所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近年間,後援會卷款跑路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風險既有民事方面的又有刑事方面的,和「集資」發起人及資金支配人有關。』楊國斌提到,民事風險點在於『集資』後資金管理不透明和使用不當,有可能侵害參與『集資』人的知情權。而刑事風險點在於集資款被違法處分,有可能會涉嫌詐騙犯罪或侵佔犯罪。

  據了解,比較正規的後援會『集資』,會建立QQ群全程監督資金使用情況,甚至會在應援結束後請專業審計對賬目進行核算並公示,但在粉絲看來,『這種事情還是憑良心』。『我也不能確保自己參與「集資」的每一分錢都用到了偶像身上。』有粉絲向記者坦言,後援會如果想要做假賬、借『集資』牟利,方式很簡單,但既然選擇了參與,就只能信任。

  前述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出現發起方卷款跑路的情況,參與者是可以通過相關途徑進行維權的,但在現實操作中,真正進行維權的很少,難度也比較大。

  『「集資」活動的發起人需將「集資」獲得的錢財用於指定的行為,否則可能涉及到詐騙罪,參與「集資」的人可以通過刑事程序追回其捐贈的錢財。』王瑩認為,需要出臺相應的政策進行監管或調整,『我認為監管的源頭應該在活動的發起人,目前很多應援活動的發起人都是個人或後援會,如果能將應援活動的發起人限定在公司企業或者社會團體等范圍內,監管或許會更容易一些。』

責任編輯:孫嵐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