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萬象
搜 索
當漢文帝霸陵刷屏,當年改變秦兵馬俑命運的中新社記者說……
2021-12-18 15:19:27 來源:中新網  作者: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白鹿原的『江村大墓』,日前被確定為漢文帝霸陵。

  而自元代以來的相關記載和考證,普遍認為漢文帝霸陵在江村大墓以北兩公裡的鳳凰嘴。

資料圖:2019年5月15日拍攝的江村大墓1號發掘點遠景。中新社發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供圖

  這次重大考古發現,可謂糾正了流傳近千年的關於西漢帝陵的錯誤認識。

  漢文帝劉恆為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是西漢第三代皇帝,在位23年。

  歷史上,漢文帝與其兒子漢景帝統治時期合稱為『文景之治』,奠定漢朝盛世基礎。

資料圖:江村大墓出土的部分彩繪著衣式陶俑。中新社發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 供圖

  漢文帝霸陵中,考古人員發現了大量的陶俑,其中有我國第一次考古出土的刑徒俑。據了解,霸陵的發現,跟多年前一起涉及西漢黑陶俑的盜墓案有關。

  而講到陶俑,大家是不是會想起更為著名的秦兵馬俑?

  那麼,當年的秦始皇帝陵兵馬俑,又是怎麼被發現的呢?為什麼又能迅速成為享譽全世界,成為著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呢?

  我們把時針撥回到1974年。這年3月,陝西臨潼秦陵東邊兩三裡的西楊村,社員們正在打井,挖出了一堆陶器殘片。公社乾部房樹民見到殘片那麼多,就多了個心眼,給縣文化館打了電話。

  文化館的趙康民到了現場後,帶走了陶器殘片。經過十幾天的拼湊,最終竟粘連拼接出兩個一米八左右的大個子古代軍人。但此時的趙康民,對下一步該怎麼辦,心裡也沒底。

  在地下沈睡了兩千多年的兵馬俑,走到了新的歷史關口,是繼續無聲無息,還是破土而出、震驚世界呢?

  到了5月,一個在北京當記者的臨潼人回家探親來了。這一下子,改變了近八千件兵馬俑的命運。

  這名記者叫藺安穩。探親期間,在臨潼縣文化館工作的夫人與他閑談時提起,秦始皇帝陵附近出土了陶俑。作為對西安歷史文化有深入了解的藺安穩,感到很好奇。

  第二天,藺安穩來到正在修復陶俑的趙康民的工作室。看到一個大體修復好的陶俑立在那裡,高高的個頭,同真人一般大小,雄赳赳,氣昂昂。

  熟讀史書的藺安穩一眼就判定是秦代士兵的形象,是難得的『國寶』!

  藺安穩在家一個多月後,休假期滿。回到北京後,他撰寫了《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陶俑》報道。

  報道說,這批陶俑身穿軍服,手執武器,是按照秦代士兵的真實形象塑造的。秦始皇帝陵周圍以前曾出土過陶俑,但都是一些體積不大的跪俑,像這種同真人一樣的立俑,還是第一次發現。

  這批武士陶俑的發現,對於評價秦始皇、研究秦代的政治、經濟、軍事,都有極大的價值。

  藺安穩還在報道中提到,秦始皇帝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是沒有得到妥善保護。生產隊隨意在陵園掘土挖坑,開荒種地。

  出土文物中的金屬制品,有的竟被當作廢銅爛鐵銷毀掉,一些石制、陶制物品則被丟來拋去。

  這是關於秦兵馬俑的第一篇報道。當時,中央高層領導極為重視,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先念立即做出批示,要國家文物局與陝西省委商量,迅速采取措施,妥善保護好這一重點文物。

  一石激起千層浪,迎來的是中國考古歷史的新篇章。

  秦兵馬俑的發現很快引起世界關注,美國總統、英國女王、日本首相、法國總理紛紛前來參觀。

  1978年9月1日,時任巴黎市長、後來任法國總統的希拉克參觀兵馬俑後說:『世界上有七大奇跡,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八大奇跡了。』

  兵馬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由此而來,它的發現被公認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考古發現』。

  作為公認的『報道秦俑出土消息的第一人』,藺安穩退休前是中國新聞社副社長。他還曾南下廣東,擔任中國新聞社廣東分社副社長、社長。

  他從工作崗位上退休後,仍然關心秦兵馬俑的考古研究,醉心秦史,學習秦篆。

  曾有電視劇戲說歷史,竟將兵馬俑作為羋月(秦宣太後)的陪葬。他嚴肅地指出這是『胡編亂造』。他強調,兵馬俑為『千古一帝』秦始皇陪葬的結論,是毋庸置疑的。

  藺安穩還曾寫過一首七言絕句《詠秦兵馬俑》:『金戈鐵馬掃群雄,一統中華萬世功。不是諸君捨生死,秦皇那得傲蒼穹!』

  就江村大墓被確認為漢文帝霸陵一事,記者聯系上了藺老。

  雖然漢文帝霸陵和秦始皇帝陵都出土了陶俑,但藺老分析認為,漢文帝的陵墓與秦始皇陵兵馬俑之間,應該聯系不上,但與漢景帝的陽陵,漢武帝的茂陵應該有聯系。

  藺老還說,漢文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好皇帝。《漢書》中的『帝紀第四』說的就是漢文帝。

  問及他對於文物考古和文化保護的建議,已經80歲的藺老謙虛地說,這方面應該多找考古專業人士交流,『我現在在研究海外華文傳媒啊!』

  的確,對外傳播纔是他的專業、他的老本行。可謂是活到老、學到老,向您致敬!

  作者:程景偉

責任編輯:江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