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陝西漢中8月2日電 題:與朱?相伴32年的『守護者』:保護朱?,優化棲息地生態環境
作者 李一璠 阿琳娜
『每看到一只重新振翅欲飛的朱?都心情激動。32年了,我一直愛著這個美麗的「東方寶石」。』陝西漢中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工繁育中心飼養部部長劉義向中新網記者表示,朱?永遠是他的家人。
朱?人工繁育中心,位於陝西省漢中市洋縣,是一個集科研、教學、保護為一體的野生朱?救護飼養繁育基地,目前該中心內有朱?260餘只。
記者在人工繁育中心看到,佔地10畝的朱?野化馴養大網籠內,朱?們或振翅高飛,或滑行俯衝,或悠然佇立在枝頭。
該人工繁育中心的飼養員張民說:『我主要負責人工飼養工作,朱?們達到一定年齡、會自己覓食、能夠飛翔等標准後,我們會放飛他們回到大自然。』
張民稱,放歸自然的朱?挑選強壯的個體佩戴GPS跟蹤器,工作人員們會觀測他們的路線、駐留地、群體等進行分析與研究。每年3月至5月,繁育中心內會進行人工繁殖、人工孵化等,保證朱?物種的數量。
據了解,1981年,世上僅存的7只朱?在洋縣姚家溝被發現,通過野外保護和人工繁殖並行的保護路徑,並在朱?活動區實行禁施化肥等舉措,朱?逐漸擺脫了瀕危局面。
劉義表示,他從事朱?保護工作32年,目前仍承擔著野生朱?保護工作。當地村民們在野外發現受傷的朱?,均會通過電話等方式第一時間報告給相關部門,無論半夜還是大雨天,他們的朱?搶救工作從未耽誤。『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愛著朱?,朱?是百姓們的「心頭肉」。』劉義說道。
據劉義介紹,病傷的朱?需要體檢,診斷病情,確定救治方案,救助成功後再次放歸自然。目前,陝西漢中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工繁育中心也為高校提供各類資源,朱?的野生病傷也成為高校研究的課題,具有遺傳學、傳染病學等科研意義。
目前,全球朱?種群數量已達到7000餘只,分布在陝西、浙江、河南以及日本、韓國等地。
『這正是在一代代朱?保護人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成效。過去幾十年間,朱?的保護理念也從保護數量向保護他們的棲息地和環境過渡,因為環境好了朱?自然就會繁殖,種群也會隨之擴大。』劉義說道。
朱?這一被譽為『東方寶石』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如今已振翅高飛於山巒之上,飛越秦嶺,『走出』國門。下一步,陝西漢中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工繁育中心將繼續開展更多的救助工作以及研究支持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