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9時,大秦鐵路東出大同100多公裡後的栗家灣2號隧道進出口處,鐵路護網外,已在零下20多攝氏度寒風中等候半個小時的42名鐵路工務職工忽然不約而同地動了起來,啟動發電機、發動切割機、拉燃內燃螺栓機……一時間,大小機械轟鳴。
『還有10分鍾就是「天窗」時間,提前把機器啟動預熱,防止點不著火耽誤時間。』該路段『天窗』時間維修負責人、大同工務段王家灣線路車間主任王進說,『春運電煤保供任務重,「天窗」維修的每一分鍾都是擠出來的,不敢浪費。』
大秦鐵路西起『煤都』山西大同,東至渤海之濱河北秦皇島,是我國重要的『西煤東運』大動脈,年運輸煤炭4億多噸,佔全國鐵路煤炭運輸總量的五分之一。為保障高負荷運轉的鐵路設施設備性能狀態,大秦鐵路每周二和周五上午都會擠出2個小時,停運所有列車,利用這個『天窗』時間,對設施設備進行多工種、立體式維修。
9時10分,這條川流不息的『煤河』終於靜了下來。『「天窗」給點了,大家帶好工具,上道作業。注意安全!』對大伙囑咐完,王進率先扛起撬棍進入栗家灣2號隧道。在他身後,40多盞頭燈次第亮起,頂著寒風走向隧道深處,奔赴各自的分工地段。此次維修作業,他們要在隧道內更換1根磨損鋼軌、清理5處隧道冰柱和整修11處線路病害。
王進所在的王家灣線路車間擔負著大秦鐵路作業條件最艱苦的56公裡線路的設施設備養護任務。這裡橋隧相連,彎道多、曲線半徑小、線路磨耗嚴重。線路開通30多年來,這裡的工務職工以『上跑萬噸重、下保毫米精』的職業追求,創造了線路100%優良和開通36年來安全無事故的好成績。
『一二起、一二……』王進邊撥動撬棍邊喊。微弱的燈光下,作業人員一字排開,甩動著臂膀合力將鋼軌撬起,舊軌迅速被撥出,新軌入槽。王進說:『栗家灣2號隧道內的鋼軌已經上線3年多了,累計運量超12億噸。這次「天窗」時間,正好更換了,絕不能讓春節期間電煤保供出問題。』穿過隧道的風裹挾著塞外的寒氣,讓作業點的溫度接近零下30攝氏度,而王進和工友們卻乾勁十足,切割鋼軌、復緊扣件、安裝夾板,整個過程緊張有序,每個人頭上都冒著熱氣。
在隧道更深處,時不時傳來『?當?當』的打冰聲,5名工作人員正掄著尖鎬狠狠地砸向拱壁上的冰柱。『這些冰柱少說得有一二十斤,若不及時處理,很可能墜落在鋼軌和道心上,影響行車安全。』工長張會亮說,由於氣溫驟降,他所在工區負責的4座隧道裡,平均每3天就得打冰一次,作業時,碎落的冰屑會經常順著袖口和衣領灌進體內,把衣裳浸得又硬又濕,一次維修下來,一身泥一身冰是常態。『隧道除冰是項危險活,不能靠蠻乾。』張會亮說,如果不按標准、不講技巧,冰渣子就可能刮傷臉,砸到腳,因此不僅要爭分奪秒,還必須認真謹慎。
再往隧道深處走,還有一支線路精改隊,他們由經驗豐富的老工長許利祥和8名新入路的青年職工組成,負責軌距、水平、高低等幾何尺寸病害整修和零配件補充,確保軌道框架結構穩定。『我們這支隊伍戰斗力很強,大家精調的速度、質量越來越高,在照明不足的條件下,已經能獨立完成2毫米范圍以內的軌道精改。』許利祥滿臉欣慰。年輕職工孟宇說,『守在兩條鋼軌上乾活是挺累,但想想我們運輸的煤點亮了萬家燈火,心裡還是挺自豪的』。
11時08分,作業接近尾聲,42名工務職工接連走出隧道。隨著對講機內一聲聲『設備安全,人員工具全部撤出護網』的呼喚應答聲,他們順利完成了2024年春運前大秦鐵路最重要的一次『天窗』時間檢修。
11時10分,『天窗』結束。6分鍾後,一列2萬噸重載列車安全駛過栗家灣2號隧道,這條烏金長河再次奔湧起來。 (經濟日報記者梁 婧)
-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山西方案』2023/03/10
- 今天是20220222正月二十二星期二 具體怎麼回事?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