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社會  >  社會萬象
搜 索
兒童手表豈能誘導未成年人充值消費
2024-06-20 09:02:20 來源:中國婦女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暑假將至,兒童電話手表銷售火爆。各種品牌都在積極競爭兒童手表市場,集體『卷』向多功能,不少旗艦產品售價超過千元。但是,兒童手表誘導未成年人充值消費問題同樣讓家長頭疼。據披露,多款兒童手表裝有大量誘導孩子購買會員的軟件,包年、包季、包月都有不同的價格,有些還預裝了多個娛樂視聽軟件。

  兒童手表是專門供中小學生使用,方便家長定位、聯系學生的『神器』。然而,其誘導未成年人消費的做法,顯然是『坑娃』之舉。

  既然是兒童手表,自然是為未成年人量身定做的專用產品,理當屬於『最有利於未成年人』的產品。但其暗含誘導消費的功能卻是給未成年人挖坑,也是在給家長挖坑。眾所周知,未成年人身心尚未成熟,好奇心強,抗誘惑能力弱,判斷是非的能力較差。這就決定了如果不加限制,任由其不斷充值,極有可能無心學習,大額消費的同時還會誤入歧途。

  一些家長正是擔心孩子使用手機會產生不良後果,認為使用兒童手表會更安全放心。這就造成商家『坑娃』行為的隱蔽性、欺騙性、誘導性更強,危害後果更大。如果孩子使用手機的話,家長基於各種擔心,還會經常查看手機,防止孩子下載不良軟件以及大額消費。而對於兒童手表,很多家長則非常放心地交給孩子使用,很多人根本不會想到其還有『坑娃』功能。

  對此,未成年人保護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均規定,網絡游戲、網絡直播、網絡音視頻、網絡社交等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采取措施,合理限制不同年齡階段未成年人在使用其服務中的單次消費數額和單日累計消費數額,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與其民事行為能力不符的付費服務。此外,根據民法典,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從事其他活動應征得監護人同意或追認。

  兒童電話手表中存在的誘導消費行為,顯然與未成年人智力與判斷能力不相適應。要知道,哪怕是成年人遭遇了誘導消費,也可要求商家退還相應費用,何況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在兒童手表方便家長管護未成年人的迷惑下,一些家長對兒童手表暗藏的違規內容毫無察覺,進一步擴大了危害程度。

  保護未成年人是全社會的責任,對這些挖空心思盯著未成年人『錢包』的行為,監管部門理當充分運用罰款、關停服務、吊銷營業執照等法律手段讓其失去市場。同時要注重源頭治理,對兒童手表中的軟件設置限制支付、續費、充值等功能,讓兒童手表回歸定位、通信等基本功能。有關部門更要出重拳嚴懲類似的產品生產者和軟件開發者,讓其多一些對法律法規的敬畏,多一些對未成年人權益的重視,不再打著有利於未成年人的幌子賺取『坑娃』的黑心錢。

責任編輯:邱浩
【專題】網絡同心 文明同行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頻道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