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6月21日電(記者 李純)2024年6月21日,『新時代的科技外交:機遇與挑戰』研討會暨《科技外交導論》新書發布會在北京成功召開。本次會議由外交學院主辦,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協會協辦,來自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經濟科學出版社的專家學者,以及來自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防科技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和外交學院的科技與外交的專家學者共30餘人參加了本次的會議。
中國科協黨組成員兼國際合作部部長羅暉表示,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科技創新日益成為影響國家間關系的關鍵因素。當前科技外交呈現出對科技類專業知識的要求更高、吸納科技人員深度參與更多、開展方式更加靈活、堅持科學原則與維護國家利益更緊密四個特點。未來應緊密結合國家發展戰略需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化科技外交實踐探索,推動發展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科技外交理論,為我國科技外交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外交學院高飛副院長強調,在世界之變、時代之變和歷史之變的大背景下,國家經濟發展越來越依賴科技,科技不僅是大國競爭的關鍵,也是推動完善全球治理新疆域。作為科技創新與國際關系的重要交叉領域,科技外交在服務國家戰略、塑造國際秩序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圍繞關鍵科技領域的大國競爭、多邊合作與全球治理,已經成為國際關系研究的前沿領域。《科技外交導論》編撰的目的是對當代科技外交定義、作用、特點、領域、方式等內容進行梳理,旨在推動外交與科技跨界合作,促進新時代中國科技外交研究和人纔培養。
在新書發布環節,中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協會科技外交專家委員會主任靳曉明,圍繞《科技外交導論》的內容與意義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認為該教材內容豐富、理論與實踐並重,對於培養科技外交人纔具有重要意義。外交學院鄭啟榮教授認為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應該開展全方位、廣領域、深層次的合作,提昇化解危機的能力,增強中國在科技領域的國際話語權。《科技外交導論》的出版恰逢其時,能夠幫助科技人員拓展國際視野。經濟科學出版社經濟理論分社社長孫麗麗認為《科技外交導論》有助於讓更多讀者了解科技外交、熟悉科技外交、掌握科技外交。中國政法大學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教授耿協峰從全球化發展與全球治理角度進行了闡釋,認為科技與外交緊密結合具有十分迫切的必要性,全球科技治理成為日益凸顯的大國外交課題。
在主旨演講環節,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的於江副院長、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薛靜副院長、外交學院外交學與外事管理系牛仲君副教授,圍繞科技外交與開放合作和創新發展、對外科技人文交流的實踐與思考、聯合國科技治理的機制與路徑的主題進行介紹。在分組討論環節,其他與會學者圍繞科技外交研究動向及未來發展、大國關系與國際科技競合新態勢、全球科技治理現狀及趨勢、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科技外交政策四個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與熱烈討論。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中國加強科技外交研究和實踐,推動參與完善全球科技治理,不僅是應對世界百年變局下大國博弈的需要,也是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必由之路。與會專家認為《科技外交導論》教材的出版將鋪下一道石階,吸引更多青年人投身科技外交事業,期望經過大家共同的努力,為科技外交注入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為塑造和平和諧的未來世界作出貢獻。(完)